【药物名称】 | 玫瑰花 | |
【拼音名称】 | Meiguihua | |
【英文名称】 | Rose | |
【拉丁名】 | Rosa rugosa | |
【科属分类】 | 蔷薇科 | |
【功效分类】 | 理气药 | |
【药物图片】 | 原植物图片 | 药材图片 |
|
|
|
【别名】 | 徘徊花,笔头花,湖花,刺玫花,刺玫菊。 | |
【来源】 | 为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花。 |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直立灌木。枝干粗壮,有皮刺和刺毛,小枝密生绒毛。羽状复叶;叶柄及叶轴上有绒毛及疏生小皮刺和刺毛;托叶大部附着于叶柄上;小叶5~9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2~5cm,宽1~2cm,边缘有钝锯齿,质厚,上面光亮,多皱,无毛,下面苍白色,具柔毛及腺体,网脉显著。花单生或3~6朵聚生;花梗有绒毛和刺毛;花瓣5或多数;紫红色或白色,芳香;花柱离生,被柔毛,柱头稍突出。果扁球形,红色,平滑,萼片宿存。 | |
【分布】 | 原产辽宁、山东等地,现栽培分布各地,以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为多,山东平阴,北京妙蜂山涧沟、河南商水县周口镇及浙江吴兴等地都是玫瑰的有名产地。 |
|
【采集加工】 | 春末夏初花将开放时采收,及时低温干燥。 | |
【药材性状】 | 花蕾或花略呈球形,卵形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5~2cm。花托壶形或半球形,与花萼基部相连,花托无宿梗或有短宿梗。萼片5枚,披针形,黄绿色至棕绿色,伸展或向外反卷,其内表面(上表面)被细柔毛,显凸起的中脉。花瓣5片或重瓣,广卵圆形,多皱缩,紫红色,少数黄棕色。雄蕊多数,黄褐色,着生于花托周围。有多数花柱在花托口集成头状。体轻,质脆。香气浓郁,味微苦,涩。 | |
【生态学】 | 玫瑰系温带树种,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碱性土地能生长,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轻壤土上生长和开花最好,最喜光,在庇荫下生长不良,开花稀少,不耐积水,受涝则下部叶片黄落,萌蘖性很强,生长迅速。 | |
【化学成分】 | 本品花含挥发油,内主含芳樟醇(linalool),β-香茅醇(β-citronellol),香茅醇甲酸酯(citronellyl formate),芳樟醇甲酸酯(linalyl formate),香茅醇乙酸酯(citronellyl acetate),牻牛儿醇(geraniol),牻牛儿醇甲酸酯(geranyl formate),牻牛儿醇乙酸酯(geranyl acetate),苯乙醇(phenethylol),橙花醇(nerol)以及3-甲基-1-丁醇(3-methyl-1-butanol),反式-β-罗勒烯(trans-β-ocimene),十五烷(pentadecane),2-十三烷酮(2-tridecanone),l-己醇(1-hexanol),l-戊醇(1-pentanol),3-己烯醇(3-hexenol),乙酸己酯(hexyl acetat),乙酸-3-己烯酯(3-hexenyl acetate),苯甲醇(benzyl alcohol),丁香油酚(eugenol),甲基丁香油酚(methyl eugenol)等。花粉的挥发成分为:6-甲基-5庚烯-2-酮(6-methyl-5-hepten-2-one),牻牛儿醇乙酸酯,橙花醛(neral),牻牛儿醛(geranial),牻牛儿醇,香茅醇乙酸酯,乙酸橙花醇酯(neryl acetate),牻牛儿基丙酮(geranyl acetone),十五烷,2-十一烷酮(2-undecanone),2-十三烷酮,2-十五烷酮(2-pentadecanone),十四烷醛(tetradecanal),十六烷醛(hexadecanal),乙酸十四烷醇酯(tetradecyl acetate),β-苯乙醇,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乙酸-β-苯乙醇酯(β-phenylethyl acetate)。对玫瑰香气起重要作用的微量成分为:β-突厥酮(β-damascone),玫瑰醚(roseoxide),α-白苏烯(α-naginatene)。花还含槲皮素(quercetin),矢车菊双苷(cyanin),有机酸,β-胡萝卜素(β-carotene),脂肪油等。花托含鞣质成分:玫瑰鞣质(rugosin)A、B、C、D、E、F、G,木麻黄素strictinin),异小木麻黄素(isostrictinin),长梗马兜铃素(pedunculagin),木麻黄鞣亭(casuarictin),新唢呐素(tellimagrandin)Ⅰ及Ⅱ,1,2,3-三-O-没食子酰葡萄糖(1,2,3-tri-O-galloyl-β-D-glucose),1,2,6-三-O-没食子酰葡萄糖(1,2,6-tri-O-galloyl-β-D-glucose);其中长梗马兜铃素和新唢呐素I具抗逆病毒作用[1]。 | |
【药理作用】 |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玫瑰花总提取物局部应用可增加微动脉的血流速度,对微静脉作用不明显。滴加肾上腺素可导致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局部滴加玫瑰花总提取物后,可加快微循环障碍的恢复。玫瑰花总提取物的上述作用与丹参注射液相似但较弱[1]。酸性和中性玫瑰花水煎剂均可明显扩张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主动脉平滑肌条,此作用与10-5 mol/L乙酰胆碱相似;去除内皮细胞、10-4 mol/LN硝基左旋精氨酸或10-5 mol/L亚甲兰可完全消除玫瑰花舒张血管作用,但10-5 mol/L吲哚美辛和普奈洛尔无明显影响。表明玫瑰花水煎剂可使血管平滑肌扩张,此作用有内皮依赖性、与一氧化氮(NO)有关[2]。新疆玫瑰花水煎液5.2g/kg灌胃可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缺血心电图中S-T段抬高的幅度,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急性缺血性的改变。保护缺血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表现出其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同时可明显抑制心肌磷酸肌酸激酶的释放,减轻由于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膜的破坏所造成的损伤[3]。以玫瑰花为主复方玫瑰胶囊具有明显升高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组织内一氧化氮合成酶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4],升高血清中GSH-PX和降低血清中过氧化氢[5],升高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降低血浆血栓素B2(TXB2)、内皮素(ET) [6]升高血清中SOD活性与一氧化氮(NO)含量及降低血清Ca2+含量[7],从而对再灌注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抗菌、抗病毒:玫瑰花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玫瑰花提取物对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白血病病毒和T细胞白血病病毒均有抗病毒作用。其所含长梗马兜铃素和新唢呐素I对感染小鼠白血病病毒细胞的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小鼠灌服这2种成分的半数致死量均大于100mg/kg[8]。 3.抗氧化:玫瑰花水提干粉以80mg/kg剂量分别对3、6、8月龄快速老化模型鼠(SAM-P/8 ) 给药42天后,对8月龄以上的小鼠抗氧化作用效果显著,小鼠体内抑制红细胞溶血能力提高的同时,还能降低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增强SOD活性,同时明显提高SOD基因的表达量[9]。 4.治疗痛经:以玫瑰花为主的舒经玫瑰胶囊对小鼠原发性痛经具有保护作用[10],作用机制与降低子宫组织匀浆中MDA、Ca2+、ET含量及升高子宫组织匀浆中NO含量[11-12],增加血清中SOD活性和降低氧自由基含量[13],升高血清GSH-PX与NO含量[14]和增加血浆中6-Keto-PGF1α含量和降低TXB2含量[15]。 |
|
【临床试验】 | 1.功能性便秘:将玫瑰花、知母、天花粉、枳实、厚朴、肉苁蓉、生甘草等药粉混和均匀,取专用滤纸缝制或折叠成3×6cm小袋,每袋灌装药粉5g,经线扎口即可。然后将成品摊开,经紫外线灯照射30min制成玫瑰润肠茶。治疗组238例,每日1~2小袋,沸水冲泡,频服慢饮;麻仁丸对照组:每次6g,每日2次,温水送服。2组均为连服2周为1个疗程,最多不超过5个疗程,半年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1]。 2.冠心痛心绞痛:选用玫瑰花、柴胡、枳壳、川芎、香附、白芍等中药由山东省平阴县中医医院制剂室制成玫瑰舒心口服液,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痛心绞痛l00例,每次20ml(每ml含生药1.25g)温服,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5天,一般需2~3个疗程。对照组100例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3片,温水送服,疗程同上。治疗期间2组均停服扩血管药,对发作频繁或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临时给以硝酸酯类药物。结果:治疗组显效64例,改善34例,基本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心电图改善率为75%。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1) [2]。 |
|
【药性】 | 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脾经。 | |
【功效与主治】 | 理气解郁,和血调经。主治肝气郁结所致胸膈满闷,胸胁胀痛,乳房作胀,月经不凋,泻痢,带下,跌打损伤,痈肿。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 |
|
【使用注意】 | 阴虚有火者勿用。 |
|
【传统用法】 |
1.肿毒初起:①玫瑰花(去心蒂,焙为末)一钱,好酒和服,(《百草镜》)②治疮疡初起 玫瑰花 2.乳痈:玫瑰花7朵,母丁香7粒。无灰酒煎煮。(《纲日拾遗》) 3.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腰腿疼痛:玫瑰花30~ 4.肝风头痛:玫瑰花4~5朵,合蚕豆花9~ 5.肺病咳嗽吐血:鲜玫瑰花捣汁,炖冰糖服。(4~5方出自《泉州本草》) 6.气滞,胸胁胀闷作痛:玫瑰花 7.肝胃气痛:①玫瑰花阴干,冲汤,代茶服。(《纲目拾遗》)②治胃痛:玫瑰花 8.上部食道痉挛,咽中有异物感:玫瑰花、白梅花各 9.肠炎下痢:玫瑰花 10.月经不调:①玫瑰花 11.白带:玫瑰花 |
|
【毒理学】 | ||
【制剂】 |
1.避瘟散:由朱砂、香榧草、檀香、冰片、丁香、麝香、薄荷脑、姜黄、白芷、零棱香、甘松、木香、玫瑰花组成。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240(总2807). 药理作用: [1]王军,乐向东,蒋继强,等.玫瑰花总提取物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山东生物医学工程,1997,16(4):20. [2]李红芳,庞锦江,丁永辉,等.玫瑰花水煎剂对兔离体主动脉平滑肌张力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2):20. [3]李宇晶,杨永新,康金国.新疆玫瑰花、肉苁蓉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新疆中医药,1998,16(1):49. [4]张艳萍,姚凝,邓毅,等.复方玫瑰胶囊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4):45. [5]姚凝,王昕,刘建鸿,等.复方玫瑰胶囊对家兔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中血清GSH—PX、H2O2影响的实验研究.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4):19. [6]王昕.复方玫瑰胶囊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浆TXB2、6-Keto-PGF1α、CGRP的影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6):491. [7]刘健鸿,王昕,陈彦文,等.复方玫瑰胶囊对家兔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中SOD、NO、Ca2+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92)4. [8]李明,李艳芳,孙永超.中药玫瑰花的研究进展.卫生职业教育,2007,25(8):146, [9]牛淑敏,朱颂华,李巍,等.中药材玫瑰花抗氧化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南开大学学报,2004,37(2):29. [10]裴培田,王昕,陈彦文,等.舒经玫瑰胶囊对小鼠原发性痛经镇静、镇痛. 临床试验: [1]俞宝典,孙炼,曹月贞,等.玫瑰润肠袋泡茶治疗功能性便秘对比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l2):19. [2]张秀兰,王元书.玫瑰舒心口服液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7):414. [3]刘新光, 刘志林.玫瑰痛经灵治疗痛经100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l0(1):21. 毒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