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 | 玉米须 | |
【拼音名称】 | Yumixu | |
【英文名称】 | Corn Stigma | |
【拉丁名】 | Stigma Maydis | |
【科属分类】 | 禾本科 | |
【功效分类】 | 利水渗湿药 | |
【药物图片】 | 原植物图片 | 药材图片 |
|
|
|
【别名】 | 玉米,玉麦,玉蜀林,红须麦,包谷,玉黍,苞粟,苞米。 | |
【来源】 | 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头。 |
|
【植物形态】 | 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粗壮,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叶片宽大,线状披针形,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之中脉。在秆顶着生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状,每节有2雄小穗,1无柄,1有短柄;每1雄小穗含2小花;颖片膜质。先端尖;外稃及内稃均透明膜质;在叶腋内抽出圆柱状的雌花序,雌花序外包有多数鞘状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颖片宽阔,先端圆形或微凹,外稃膜质透明。 |
|
【分布】 | 中国各地广泛栽培。 |
|
【采集加工】 | 秋季种子成熟后采收,晒干。 |
|
【药材性状】 | 玉米须常集结成疏松团簇,花柱线状或须状,完整者长至30cm,直径0.5mm,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柱头2裂,叉开,质柔软,气无,味淡。 |
|
【生态学】 | 喜高温。需水较多,适宜疏松肥沃的土壤。 |
|
【化学成分】 | 本品含脂肪油,挥发油,树胶样物质,树脂,苦味糖苷,皂苷,生物碱。还含隐黄质(cryptoxanthin),维生素C,泛酸,肌醇,谷甾醇,脂肪酸类,苹果酸(malic acid),构椽酸(citric acid ),酒石酸(tartaric acid ),草酸(oxalic acid)等;又含大量硝酸钾(KNO3),α-生育醌(α-tocopherylquinone)。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二十一烷(heneicosane),二十九烷(nonacosane),三十六烷(hexatriacontane),亚油酸乙酯(ethyl linoleate),β-豆甾醇,豆甾-5-烯-3-醇(stigmast-5-en-3-ol),豆甾-7-烯-6-醇(stigmast-7-en-6-ol)。另含多种氨基酸类成分,如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1]。 |
|
【药理作用】 |
1.降血糖: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非常显著的降血糖作用[1];其水提物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的小鼠糖尿病效果较好[2],但对正常小鼠无影响[3]。玉米须总皂苷可明显对抗链脲佐菌素加灌服蔗糖所致糖尿病模型小鼠部分β细胞萎缩,并能保护链脲佐菌素所致的肾脏的病变和胰岛损伤;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模型大鼠,可显著降低血糖、血肌酐、尿肌酐、肾指数、血尿素氮及白蛋白水平;对四氧嘧啶加葡萄糖所致糖尿病模型小鼠病因性糖尿病模型的胰岛损伤也有保护作用[4-6]。玉米须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降糖作用,能够促进肝糖元合成,同时对正常小鼠有一定降糖作用。其作用机制是玉米须多糖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促进肝糖元合成,加快糖异生,并对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器官损伤有修复作用[7-8]。 2.抗癌:玉米须醇提物可明显降低人白血病细胞及胃痛细胞的体外存活率,其中ESM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体外抑制率为63.3%,对人胃癌细胞SGC的体外抑制率为90.7%[9]。玉米须提取物在9-25μl/ml浓度下能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融合细胞株Eahy926和人组织细胞淋巴瘤U937[10]。玉米须提取物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中对肉瘤作用显著,可延长肉瘤荷瘤鼠存活时间,同时可增加吞噬指数α、廓清指数K及胸腺系数,对体外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亦有增强作用[11]。玉米须多糖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并且苏木精-伊红染色察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12]。 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玉米须提取物分离出的糖蛋白与二硝基酚卵清蛋白抗原对小鼠被动皮肤过敏性反应中的IgE形成有抑制作用[13]。玉米须多糖有较强的调节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和一定程度的调节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的功能,且没有免疫抑制现象出现[14]。玉米须水煎剂及其粗多糖均能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胸腺指数及胸腺DNA含量,使老年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由失衡恢复到平衡,血清白介素2含量提高,并且二者作用无差别,提示发挥免疫增强作用的成分为粗多糖[15-17]。 4.抗菌:玉米须醇提物对7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及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为3.0g/100g;玉米须提取物在常规食品杀菌条件及中酸到酸性环境下抑菌活性稳定[18]。玉米须提取物脂溶部分可增加面霜的抗菌成分的稳定性[19];其水提取部分具有抑制曲霉菌生长的作用[20]。 5.利尿及抗结石形成:玉米须水提物对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作用较弱,但是效果持久[1]。玉米须提取物具有降低试验小鼠肾草酸含量和抑制草酸钙结晶形成的作用[21],尚可以溶肾结石,但仅对碳酸盐类的结石有效,而对草酸盐类结石无效[22]。 6.保肝:玉米须水煎剂可加速血液凝固,用药后血液中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血液密度、胆固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LT)、酸性磷脂酶和钙含量均降低,白血球、血红蛋白、碱性磷脂酶和肌酸酐含量增加[23]。玉米须多糖能显著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血清ALT、AST、乳酸脱氢酶及肝脏乳酸脱氢酶含量的升高,使肝脏指数下降,并能显著地减轻肝小叶内的灶性坏死[24]。 7.清热利胆:玉米须多糖可明显降低发热的模型大鼠的体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其解热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玉米须多糖具有较明显的促胆汁分泌作用,且随剂量增大更加显著,药后30分利胆作用即可出现,高峰在药后90分左右,该作用可维持150分左右[25]。 8.降血脂:玉米须水提物能够明显降低正常小鼠和实验小鼠血中胆固醇含量,该作用是由于阻止胆固醇在肝脏合成[26]。 9.其它:玉米须水提物1.37~22mg/kg能够显著降低实验犬的血压[27],其水煎液尚有明显的抗自由基作用[28]。
|
|
【临床试验】 | 1. 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 寇义华,卢军利,董艳等[1]于2008—2009年间,在传统退黄、降酶等保肝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玉米须煎剂治疗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36例,并与常规治疗32例对照观察, 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甘草酸二铵等退黄降酶等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方法是取干燥玉米须60 g,加温水2000mL,用文火煎至300 mL,过滤后每日100 mL,每日早、中、晚3次口服。2组均治疗14 d后观察疗效。观察2组TBiL和ALT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治疗后TBiL和A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慢性右心功能不全 卢军利,陈沛林,董艳等[2]于2008-2009年间,应用玉米须煎剂治疗慢性右心功能不全54例,并与常规治疗53例对照观察, 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玉米须煎剂,制备方法:干玉米须60 g,加水2L,文火煎至300 mL,过滤后每日分3次口服。2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静息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治疗组54例,显效42例,占77.78%;有效9例,占16.67%;无效3例,占5.55%;总有效率94.45%。对照组53例,显效25例,占47.17%;有效16例,占30.19%;无效12例,占22.64%;总有效率77.3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
|
【药性】 | 味甘,性平。归膀胱、肝、胆经。 |
|
【功效与主治】 | 利尿消肿,利湿退黄。主治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30~60g。 |
|
【使用注意】 | 煮食去苞须;不作药用时勿服。 |
|
【传统用法】 |
1.急慢性肝炎:玉米须,太子参各30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有黄疸者加茵陈同煮服;慢性者加锦鸡儿根(或虎杖)30g,同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胃痛吐酸:鲜玉米根60g,黄酒适量。水炖服。(《福建药物志》) 3.尿路结石,小便淋沥砂石,痛不可忍:玉米根90~150g,水煎服。 4.尿血:玉米须30g,荠菜花15g,白茅根18g,水煎去渣,1日2次分服。(3~4方出自《食物中药与便方》) 5.尿路感染:玉米须15g,金钱草45g,萆薢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
|
【毒理学】 |
玉米须各种口服制剂几乎无毒,水煎剂灌胃,小鼠最大耐受量>171g/kg[1]。水提取甲醇不溶部分(利尿成分)免静注的致死量为250mg/kg,而其最适利尿剂量静注为1.5mg/kg,口服为6mg/kg,上述利尿剂量对心脏、呼吸、末梢血管及肠肌几乎无影响[2]。 |
|
【制剂】 |
1.复方金钱草颗粒:由广金钱草、车前草、石韦、玉米须组成。 2.结石通片:由广金钱草、鸡骨草、白茅根、海金沙草、车前草、玉米须、石韦、茯苓组成。 3.消渴片:由地黄、葛根、黄芪、天花粉、五味子、山药、玉米须、格列本脲组成。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册).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77. 药理作用: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555. [2]刘强.玉米须对正常及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糖作用.中草药,1997,(6):379. [3]伊藤裕之.日本特许公报P0.国际公开番号:WO99 /53936. [4]苗明三,苗艳艳,宰炎冰,等.玉米须总皂苷对病因性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糖效应.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23. [5]苗明三,孙艳红,史晶晶,等.玉米须总皂苷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380. [6]苗明三,孙艳红,纪晓宁,等.玉米须总皂苷对四氧嘧啶葡萄糖所致小鼠病因性糖尿病模型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3):181. [7]刘娟,韩晓强,姜博.玉米须多糖治疗糖尿病作用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 1441. [8]刘娟,韩晓强,姜博.玉米须多糖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的研究.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4):242. [9]马虹,高凌.玉米须提取物ESM对K662和SGC细胞的作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1):28. [10]HabteM S.Extract of silk (stigma of zeamays) inhibits the tumour necrosis factor-a-and bacterial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cell adhesion adbesion and ICAM-I expression.PlantaMedi-ca,1998,(64):314. [11]昌友权,王维佳,杨世杰.玉米须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营养学报,2005,27(6):498. [12]吕冬霞,王晓丽,魏凤香,等.玉米须多糖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研究.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4):28. [13]Namba T.Inhibition of IgE formation in mice by glycoproteinsfrom corn silk.PhytotherEes,1993,7(3):227. [14]郑鸿雁,闽伟红,昌友权,等.米须多糖调节免疫功能研究.食品科学,2004,25(10):291. [15]鲁彦,姚嵩坡,白大芳.中药玉米须对小鼠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的实验研究.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27(6):38. [16]鲁彦,吴绍宇,姚嵩坡,等.玉米须对老年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1):1387. [17] 祝丽玲,鲁彦,陈光.玉米须对老年小鼠脾脏免疫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6):705. [18]纪丽莲,范怡梅.玉米须提取物对食品腐败菌及致病菌抑制作用.生命科学研究,2001,5(1):68. [19]OgiletsM V. Stabilized bactericidal face crea ms.OtkrytiyaIzobret,1987,(13):16. [20]Neucere,JosephN. Inhibition foAspergillus favusGrowth by silkExtracts ofResistant an Susceptible Corn.Agric Food Chem,1996,44(8):1982. [21]李山.玉米须对小鼠肾草酸钙结晶抑制作用的形态定量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9):568. [22]Dzha malieva I.B D.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an extract of corn silk. Ser.Fizioli.Med,1954,(3):81. [23]Garg D K.matlongical and hepatotoxic effects of silken styles ofcorn in albino rats.JAppl Toxico,1992,12(5): 359. [24]昌友权,王维佳,杨世杰.玉米须多糖对四氯化碳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食品科学,2004,25(10):305. [25]杜鹃,许启寨.玉米须多糖的清热利胆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75. [26]Miura T.Antihypoglycemic effectof stigmamaydis.NatMed,2005,59(4):175. [27]MartinN.Hemodynamic effects ofboilingwaterdialysate ofmaizesilk inmormotensive anaesthetized dogs .JEthnopharMacolo-gy,1991,(31):259. [28]曾小玲.玉米须、蒲公英和茵陈蒿水煎液的抗氧自由基作用.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1999,(11):22. [29]USA Food and Drug Adminstration.Weight control drug products 临床试验: [1]寇义华,卢军利,董艳等.玉米须煎剂对36例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肝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09,31(10):1476-1477. [2]卢军利,陈沛林,董艳等.玉米须煎剂治疗慢性右心功能不全54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0):1477-1478. 毒理学: [1]李伟,等.中草药,1995,26(6):305. [2]酒井三郎.日本药物学杂志(日),1943,38(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