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 | 雷丸 | |
【拼音名称】 | Leiwan | |
【英文名称】 | Stone-like Omphalia | |
【拉丁名】 | Omphalia | |
【科属分类】 | 多孔菌科 | |
【功效分类】 | 驱虫药 | |
【药物图片】 | 原植物图片 | 药材图片 |
|
|
|
【别名】 | 雷矢,雷实,竹铃芝,雷公丸 | |
【来源】 | 为多孔菌科真菌雷丸OmphalialapidescensSchroet.的菌核。 |
|
【植物形态】 | 腐生菌类,菌核通常为不规则球形、卵状或块状,表面褐色、黑褐色以至黑色,具细密皱纹,内部白色至蜡白色,略带粘性。子实体不易见到。 |
|
【分布】 | 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甘肃、陕西、湖北、河南等地。主产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陕西。此外,浙江、湖南、广东、安徽、福建等省亦产。 | |
【采集加工】 | 多于秋季采收。选枝叶枯黄的病竹,挖取根部着生的雷丸菌核,洗净,晒干。 | |
【药材性状】 | 干燥菌核呈类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直径1~3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略隆起的网状细纹。质坚实,不易破裂,断面不平坦。白色或浅灰黄色,似粉状或颗粒状,常有黄棕色大理石样纹理。无臭,味微苦,嚼之有颗粒感,微带粘性,久嚼无渣。 | |
【生态学】 | 多寄生于病竹根部。 | |
【化学成分】 | 主要成分雷丸素是一种蛋白酶,另含雷丸多糖,钙、铝、镁等[1]。 |
|
【药理作用】 |
1.驱绦虫:雷丸中含有一种能使绦虫虫体坏死的蛋白酶[1],所含蛋白酶约3%,可溶于水,在肠道弱碱性(pH8)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加热失效,能破坏绦虫头节[2],对牛肉绦虫、猪肉绦虫和犬绦虫均有作用。临床也证明内服20g雷丸粉,每日3次,连服3天,基本可根治[3,4]。雷丸蛋白酶对猪囊尾蚴大体形态、组织结构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可侵入实质细胞层[5]。雷丸对微小膜壳绦虫的杀虫作用可能与其有效成分蛋白酶对虫体皮层的损伤程度有关[6]。 2.抗滴虫:单味雷丸粉除驱绦虫外,对肠道滴虫也有效[7]。在含5%雷丸煎剂的培养液中,大部分滴虫颗粒化变形[8]。 3.对蛔虫和钩虫作用:50%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产生明显的抑制[9]。雷丸粉内服对钩虫病有明显疗效[10]。 4.免疫增强:雷丸多糖(S-4001)对多种动物实验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用后血浆皮质酮含量明显增高,但肾上腺中抗坏血酸含量却无改变,可能S-4001不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而是促进皮质激素释放或阻止其代谢消除。小鼠皮下注射S-4001,能明显增加刚果红染料在血中的廓清;对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能明显增加其血清半数溶血值。表明S-4001能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11]。 5.抗癌:雷丸提取出的蛋白酶(含量约5%)肌注或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33.3%~69.3[12],显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雷丸菌核蛋白在体外对HepG2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13]。雷丸提取液(OLS)对小鼠U14腹水癌有明显抑制作用,给腹水癌小鼠ip OLS后,生命延长率达82%;OLS有防止胸腺萎缩及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作用[14]。
|
|
【临床试验】 | 1.小儿蛔虫病:雷丸肠溶胶囊,每粒重 2.斑秃:雷丸研极细末,先把生姜用小刀切一平片,涂擦患处后,再切除表层,用姜的剩余部分沾雷丸米涂擦患处片刻,每日2~3次,连用7~12天停药,局部即慢慢长出新发。共治疗100例,治疗时间最长者12天,共166例,最短者7天,共34例,治愈率达98%[2]。 |
|
【药性】 | 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胃、大肠经。 |
|
【功效与主治】 | 杀虫,消积。主治虫积腹痛,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小儿疳积。 |
|
【用法用量】 | 内服:研粉,15~ |
|
【使用注意】 | 本品不宜煎服。无虫积者禁服,有虫积而脾胃虚寒者慎服。 | |
【传统用法】 |
1.蛔虫、蛲虫病:雷丸、苍术各等分,温火焙干后,研末。用麻油煎鸡蛋一个。取以上药粉3~ 2.绦虫病:雷丸 3.诸虫心腹疼痛:大黄(酒拌三蒸三晒)一两,木香五钱,槟榔一两,芜夷(去梗)一两,白雷丸一两,白术(陈土炒)七钱。陈皮一七钱,神曲(炒)五钱,枳实〔面炒)三钱五分。上为末。用苦楝根皮、猪牙皂角各二两,浓煎一碗,和前药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砂糖水送下。若大便不实者,本方内除大黄。(《医学心悟》追虫丸) 4.少小有热不汗:雷丸四两,粉半斤,捣和下筛,以粉儿身。(《千金要方》二物通汗散) 5.小儿寒热,惊啼不安:雷丸三分,牡砺三分,黄芩三分,细辛三分,蛇床子一两。上药以水一斗,煎取 |
|
【毒理学】 |
副反应很小,为一安全有效的驱绦虫药,服雷丸粉每次20g,每天3次,连服3天,只少数人发生恶心,但无呕吐、腹痛或腹泻[1]。 |
|
【制剂】 |
1.化积口服液:由茯苓(去皮)、海螵蛸、鸡内金(炒)、三棱(醋制)、莪术(醋制)、红花、槟榔、雷丸、鹤虱、使君子仁组成。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邓雪华,吴红菱.雷丸的鉴定及药用经验.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746. 药理作用: [1]稗田宪太郎.东京医事新志,1938,(3079):19. [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三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605. [3]吴震西.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2):33. [4]刘国声.中医杂志,1955,(3):28. [5]赵冠宏.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8,16(2):113. [6]陈新宇.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1999,5(3):199. [7]王英如.中成药研究,1981,(9):43. [8]河南医学院药理教研组.河南医学院学报,1960,(7):23. [9]吴瑞云.中华医学杂志,1948,34(10):347. [10]李仁众.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5):22. [11]王文杰.药学学报,1989,24(2):151. [12 ]姚永华.宁夏医学院学报,979,(1):50. [13]陈宜涛.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7):1250. [14]颜明玉.温州医学院学报,1993,1:10. 临床试验: [1]申云华,王旭,李克雷.雷肠溶胶囊在治疗小儿蛔虫病中的应用.医学文选,2001,20(2):205. [2]韩桂兰,吕善云.雷丸和生姜治疗斑秃.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1,2(3):262. [1]刘国声.中医杂志,1955,(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