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南瓜子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南瓜子
【拼音名称】 Nanguazi  
【英文名称】 Cushaw Seed  
【拉丁名】 Semen Cucurbitae  
【科属分类】 葫芦科
【功效分类】 驱虫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北瓜子、窝瓜子  
【来源】

为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的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有短刚,卷须34裂。叶片稍柔软,宽卵形或卵圆形,5浅裂,两面密生粗糙毛,边缘有细齿。花雌雄同株,单生,黄色;雄花花萼裂片线形,花冠钟状,雄蕊3雌花花萼裂片显著叶状,花柱短。果柄有棱和槽,瓜蒂扩大成喇叭状。果实常有数条纵沟,开头因品种而不同。78月,果期910月。  
【分布】

中国各地广泛种植。主产于中国浙江、江苏、河北、山东、山西、四川等地。

 
【采集加工】 采收老熟的果实,切开取其种子,晒干。  
【药材性状】 种子扁椭圆形,一端较长,外表面黄白色,边缘稍有棱,长约1.22.0cm,宽0.61.2cm,表面稍有毛茸。种皮较厚,种脐位于尖的一端。除去种皮,可见绿色菲薄胚乳,内有两枚黄色肥厚子叶。气香,味微甘。  
【生态学】 栽培于屋边、园地及河滩边。  
【化学成分】

种子含油16.4%[1],其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linoleicacid)油酸oleic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硬脂酸stearicacid)[1-3],还有亚麻酸(linolen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2]。还含类脂成分,内有三酰甘油(triglyceride)三酰甘油diglyceride),单酰胆碱(pholphatidylcholine),磷酯酰已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tine)脑苷脂cetebroside)[1-3]等。脱脂的种中分得有效成分:南瓜子氨酸(cerebroside)

 
【药理作用】

1.驱虫作用

蚯蚓实验法证明南瓜子乙醇提取物有驱虫作用。猫用南瓜子浓缩制剂100-300mg/kg一次灌胃,对绦虫、弓蛔虫等有明显驱虫作用。40%南瓜子粉煮液和30%瓜子提取物在体外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后段都有麻痹作用,使之变薄变宽,节片中部凹陷(中段节片尤其明显),而对其头及未成熟节片则无此作用。曾用合成的dl-南瓜子氨酸饲喂犬及小鼠,对犬包囊带虫、豆状带虫及小鼠短膜壳绦虫皆有效;体外实验证明,1500溶液使犬绦虫明显兴奋,甚至挛缩,并与氢溴酸槟榔碱有协同作用。

2.抗日本血吸虫作用

南瓜子有遏制日本血吸虫在动物体内向肝脏移行的作用。在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拗的同时,给服南瓜子共28天,有预防作用;但对成虫无杀灭作用。接种血吸虫尾蚴的家猪,每天喂去壳去油南瓜子粉,预防效果与小鼠实验结果基本相仿。小鼠实验证明,口服南瓜子能抑制和杀灭体内日本血吸虫幼虫,对雌虫作用更强;但对血吸虫成虫无杀灭作用,只在服药1周后(每天3g),开始发生形态上的退行性变化。毛壳南瓜子Cucu-rtitamoschatavar. melonaefOrmis 预防作用大于光壳南瓜子C. MoschatavarToonas。新鲜南瓜子与1年陈旧的南瓜子的预防效果相同。不同产地的南瓜子均能抑制血吸虫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但作用强弱有所不同,徐州所产的功效较为显著。南瓜子浆粉与生南瓜子仁同样有抑制和杀灭血吸虫幼虫的作用。改用发酵法制作的浆粉也有同样预防效果。用酒精沉淀等四种方法可以分离南瓜子仁的有效成分,防治血吸虫的有效成分为一种水溶性物质,即南瓜子氨酸。南瓜子对幼虫的抑制作用主要在性发育期前;在宿主肝内能杀灭部分幼虫,表现为炎性反应及虫体的退化性变化。南瓜子氨酸不能杀灭成虫,但能使虫体萎缩,生殖器官退化,和子宫内虫卵减少。

3.其他作用

小鼠以南瓜子浓缩制剂2-10g/kg灌胃,并无毒性,但口服4g,对肝、肺、肾等可产生暂时性病理损害,使肝内糖元减少和脂肪增加。南瓜子氨酸使肝细胞呈轻度萎缩,肝内有少量脂肪浸润,停药后则迅速恢复正常。感染血吸虫的兔喂服南瓜子后,清转氨酶和胆碱酯酶等有所变化,但3周后解剖兔肝病变极轻,体内虫数未减,可能因兔不爱食南瓜子,与饥饿有关'。以大量南瓜子氨酸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可使动物兴奋狂躁,而兔和猫则可能表现安静;但能使兔血压升高和呼吸加快;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临床试验】 可以驱蛔:成人每次1斤,儿童半斤,两小时后再服泻剂。连服2天。试治10例,6例驱出蛔虫,最多的达百余条,最少2条。  
【药性】 甘,温。  
【功效与主治】 用于绦虫病,血吸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蒸煮或生捣汁。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凡患气滞湿阻之病,忌服。

《纲目》:多食发脚气、黄疸。

《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病疳疟,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之。



 
【传统用法】

1,南瓜子汤:南瓜子20g薏苡仁30g。加水煎服。本方有健脾利水,消肿作用。可用于脾虚水肿,小便短少。

2,南瓜子泥:南瓜子仁15g。捣烂成泥状,冲入适量沸水,或再加白糖调味。一次服用,早晚空腹各服1次。

本方用南瓜子生乳。用于产后缺乳(煮粥或炒食无效)。

3,南瓜子散:南瓜子60~120g。炒熟,研为细末。用蜂蜜或白糖开水一次送服,一日2次。亦可嚼服南瓜子仁。

 
【毒理学】 小鼠灌服南瓜子氨酸过氯酸盐与盐酸盐的LD50分别为1.25g/kg1.10 g/kg,小鼠腹腔注射氨酸过氯酸盐1.2-2.0氨酸过氯酸盐30min后,出现体态不稳,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其中1.6-2.0mg/kg剂量组于给药后4-5小时可致兴奋狂躁,陈发性痉挛,抽搐死亡,未死者均于停药后1星期左右恢复正常。从病理检查表明:南瓜子与南瓜子氨酸对正常小鼠的肝、肺、肾、十二指肠等可出现暂时性病理损伤,肝糖原减少与脂肪增加,停药后可迅速恢复正常。治疗中未见宿主组织对虫体的包围或产生炎症现象[1,2]  
【制剂】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试验:

毒理学:

[1]温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中国生理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药理).1964:896

[2]王浴生,.中药药理学与应用.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