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锡叶藤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锡叶藤
【拼音名称】 Xiyeteng  
【英文名称】 Asian Tetacera Root or Leaf  
【拉丁名】 Radix seu Folium Tetracerae Asiaticae  
【科属分类】 五桠果科
【功效分类】 清热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锡叶,涩藤,涩沙藤,水车藤,雪藤,糙米藤,擦锡藤,狗舌藤。  
【来源】

为五桠果科植物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 (Lour.)Hoogl.的根、茎叶。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木质藤本,多分枝。枝条粗糙,嫩枝被毛,老枝秃净。单叶互生;叶柄有较多刚伏毛;叶革质,极粗糙,长圆形,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414cm,宽25cm,先端钝或稍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常不等侧,中部以上边缘有小锯齿,两面被刚毛和短刚毛,用手触之有极粗糙感,侧脉1015对。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枝顶叶腋内,被柔毛;苞片1个;花多数,萼片5,离生,大小不等,无毛,仅边缘有睫毛;花瓣3,卵圆形,与萼片近等长,白色;雄蕊多数,心皮1,无毛,花柱突出雄蕊之外。蓇葖果成熟时黄红色,有残存花柱。种子1,黑色,基部有碗状假种皮。  
【分布】 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

    根圆柱形,直或略弯曲,直径0.51.5cm。表面灰棕色,具浅纵沟和横向裂纹,栓皮极易剥离;剥离栓皮的表面呈淡棕红色,具浅纵沟和点状细根痕。质硬,断面木部灰棕色,射线淡黄棕色,有众多小孔。气微,味微涩。

    叶卷曲或皱摺,展开呈长圆形,先端急尖,基部近阔楔形,边缘中部似上具锯齿,上面灰绿色,下面浅绿色,叶脉下面突山,两面密布小突起,粗糙似砂纸;叶柄长约1. 5cm,腹面具沟。薄革质。气微,味微涩。

 
【生态学】

生于低海拔的荒山、疏林地和灌从中。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良姜素(izalpinin),良姜素-3-甲醚(izalpinin-3-methyl ether),山柰素-4',7-二甲醚(kaempferol-4',7-dimethyl ether),汉黄芩素(wogonin),汉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苷(wogonin7-O-β-D-glucuronate methyl ester),汉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wogonin 7-O-β-D-glucuonide),双氢汉黄芩素(dihydrowogonin),桦木酸(betulin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苷(dauc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1]

 
【药理作用】

 
【临床试验】  
【药性】

味酸、涩,性平。归脾、肾、肝经。

 
【功效与主治】

收涩固脱,消肿止痛。主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带下,子宫脱垂,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茎、叶930g,大剂量可用至60g;根1530g。外用:适量,鲜叶、茎藤,煎水洗;或鲜叶捣敷。

 
【使用注意】  
【传统用法】

1. 红白痢(湿热痢亦可):锡叶一两,分三次煎服。如仍未愈,再用二钱,和木棉花二钱、扭肚藤二钱,服一两次。(《岭南采药录》)锡叶藤叶9g,小风尾30g,车前草15g.煎服。(《广东惠阳地区中草药》)
2. 腹泻:锡叶藤15g,大飞杨3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3. 子宫下垂:锡叶藤、叶(干)60g,升麻(醋炒)15g,猪小肚(膀胱)1只。煎水空腹服。(《广东惠阳地区中草药》)

 
【毒理学】  
【制剂】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
纳智,李朝明,郑惠兰,等.锡叶藤的化学成分.云南植物研究,2001,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