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 | 水半夏 | |
【拼音名称】 | Shuibanxia | |
【英文名称】 | Whipformed Typhonium Rhizome | |
【拉丁名】 | Rhizoma Typhonii Flagelliformis | |
【科属分类】 | 天南星科 | |
【功效分类】 | 化痰药 | |
【药物图片】 | 原植物图片 | 药材图片 |
|
|
|
【别名】 | 山慈姑,土田七,戟叶半夏。 | |
【来源】 | 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od.) Bl.的块茎。 |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块茎近圆形,上部周围密生肉质根。叶3~4,叶柄中部以下具宽鞘;叶片戟状长圆形,基部心形或下延,前裂片长5~14cm,宽2~4cm,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侧裂片向外水平伸展或下倾,长三角形,长4~5cm,宽3~5cm;侧脉4~5对,其中1对基出,均上举,背面不明显,集合脉2条,外圈靠近边缘,内圈与边缘相距3~5mm。花序柄细;佛焰苞管部绿色,卵圆形,檐部绿色至绿白色,披针形,常伸长卷曲为长鞭状,下部展平;肉穗花序比佛焰苞短或长;雌花序卵形;雄花序黄色;附属器淡黄绿色,具柄,下部为长圆锥形,向上为细长的线形;雌花子房倒卵形或近球形,柱头小,中性花中部以下为棒状,上弯,黄色。先端紫色;上部的锥形,淡黄色,下倾并有时内弯;雄花的雄蕊2。浆果卵圆形。 |
|
【分布】 | 主产于中国广西。
|
|
【采集加工】 | 夏季采收,除去须根和叶,洗净,晒干备用。 | |
【药材性状】 | 块茎略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直径0.5~1 |
|
【生态学】 | 生于田边、山溪或低洼湿地。 | |
【化学成分】 | 本品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烃类和脂肪酸类等,其中主要有4-羟基-4-甲基-2-戊酮(4-hydroxy-4-methyl-2-pentanone),十六碳酸(hexadecanoicacid),8,11-十八碳二烯酸(8,11-octadecedienoic acid)等[1]。本品含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谷氨酸(glumatic acid),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等多种氨基酸[2];还含1-O-β-glucopyranosyl-2-[(hydroxyloctadecanoyl)amido]-48-octadecadiene-1,3-diol,松柏苷(conife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3]。 |
|
【药理作用】 |
1.镇咳:水半夏水、醇、酯3种提取物均能明显延长浓氨水所致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有较好的止咳作用[1]。 2.祛痰:水半夏水、醇、酯3种提取物均能明显增加酚红排出量,其酯提物比水提物和醇提物作用稍强,有较好的祛痰作用[1]。 3.平喘:采用整体喷雾致喘法,水半夏水提物和醇提物 4.镇痛:水半夏水、醇、酯3种提取物均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有较好的镇痛作用[1]。 5.抗炎抗过敏:水半夏水、醇、酯提取物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1],对小鼠棉球肉芽肿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抗炎作用;水半夏水提物和醇提物对组织胺所致过敏反应和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性超敏反应,以及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2]。 6.镇静:水半夏水、醇、酯提取物均能明显抑制小鼠自发活动的走动时间和双前肢向上抬举次数,有明显的镇静作用[1]。 |
|
【临床试验】 | 1.愈脓性指头炎:鲜山慈姑捣烂,加米醋和匀稍蒸温,用塑料薄膜包敷患指,每日换药1次。共治疗7例。结果:全部患者3~4天肿痛消失,其中3天治愈5例,4天治愈2例,平均治愈天数3.3天[1]。 2.小儿痄腮:山慈姑捣成细末,加蛋白适量,调成糊状。蘸药少许,涂于局部,每日2次。共治疗20例。结果:治愈19例,其中1次治愈1例,3次治愈18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2]。 |
|
【药性】 | 味辛,性温;有毒。归肺经。 |
|
【功效与主治】 | 燥湿化痰,解毒消肿,止血。主治咳嗽痰多,痈疮疖肿,无名肿毒,毒虫蟹伤,外伤出血。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 |
|
【使用注意】 | 阴虚燥咳及孕妇慎用。 | |
【传统用法】 | ||
【毒理学】 |
水半夏水、醇、酯提取物分别以最大浓度和最大体积(0.3ml/ |
|
【制剂】 | 1、蜜炼川贝枇杷膏:由枇杷叶、水半夏、川贝母、杏仁、款冬花、北沙参、陈皮、桔梗、五味子、薄荷脑。2、治咳川贝枇杷露:由枇杷叶、平贝母流浸膏、水半夏、桔梗、薄荷脑。3、祛痰止咳颗粒:由党参、芫花(醋制)、甘遂(醋制)、水半夏、紫花杜鹃、明矾。4、止咳平喘糖浆:由麻黄、桑白皮、石膏、鱼腥草、水半夏(制) 、陈皮、苦杏仁、罗汉果、薄荷素油、茯苓、甘草。5、一枝蒿伤湿祛痛膏:由复方一枝蒿流浸膏(由雪上一枝蒿、生草乌、生川乌、生水半夏、生南星、红花、豨莶草、羌活、独活、川芎、药用辣椒组成)、樟脑、冰片、薄荷脑、颠茄流浸膏、冬青油。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布鸣,梁凯妮,黄平.中药水半夏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广西科学,2004,11(1):52-54. [2]刘布鸣,梁凯妮,黄平,等.鲜品水半夏和水半夏药材中氨基酸成分分析.广西中医药,2003,26(6):51-52. [3]黄平.水半夏化学成分研究.中药材,2004,27(3):173-174. 药理作用: [1]钟正贤,周桂芬,陈学芬,等.水半夏提取物的药理研究.中药材,2001,10(10):735. [2]钟正贤,陈学芬,周桂芬,等.水半夏提取物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2):26. 临床试验: [1]陈卓全.山慈姑调醋治愈脓性指头炎7例,中医杂志,1990,(4)):30. [2]孔守华.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痄腮20例.陕西中医,1992,(3):122. 毒理学: [1]钟正贤,周桂芬,陈学芬,等.水半夏提取物的药理研究.中药材,2001,10(10):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