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 | 芦笋 | |
【拼音名称】 | Lusun | |
【英文名称】 | Common Asparagus Root | |
【拉丁名】 | Asparagi Officinalis Radix | |
【科属分类】 | 百合科 | |
【功效分类】 | 利水渗湿药 | |
【药物图片】 | 原植物图片 | 药材图片 |
![]() |
![]() |
|
【别名】 | 小百部,细叶百部,芦筍,露笋,龙须菜。 | |
【来源】 | 为百合科植物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的块根。 |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稍肉质。茎上部在后期常俯垂,分枝较柔弱,无毛。叶状枝每3~6枚成簇,近圆柱形,纤细,稍压扁,多少弧曲,长0.5~3cm,叶鳞片状,基部具刺状短距或近无距。花1~4朵腋生,单性,雌雄异株,绿黄色,关节位于花梗上部或近中部;雄花花被片6,花丝中部以下贴生于花被片上,花药长圆形;雌花较小,具6枚退化雄蕊。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具种子2~3颗。 |
|
【分布】 | 中国福建、河南、陕西、安徽、四川、天津等地均有栽培。 | |
【采集加工】 | 秋季采挖,鲜用或切片晒干。 | |
【药材性状】 | 块根数个或数十个成簇,亦有单个散在者。呈长圆柱形,长10~25cm,直径约 |
|
【生态学】 |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 | |
【化学成分】 | 本品主要含甾体皂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多种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有,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25S-5β-螺甾烷-3β-醇{3-O-([β-D-glucopyranosyl(l→2)][β-D-xyl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25S-5β-spirostan-3β-ol}[1],α-D-fructofuranose--l,2′,2,l′-β-D-fmctofuranosedianhydride,1,3-O-di-traits-pcoumaroylglycem,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n-butyl-β-D-pyranfructoside),乙基-β-D-吡喃果糖苷(ethyl-β-D-pyran fructoside)[2]等。 黄酮类化合物有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异鼠李素(iso-rhamnetin)[1]山柰素-4,7-二甲醚(kaempferide-4,7-dimethylether),芦丁(rutoside)[2]等。 氨基酸类主要有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苏氨酸(threonine),甘氨酸(gly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胱氨酸(cystine)等[3]。 类脂素类成分有:(+)-nyasol,3′-methoxynyasin,syringaresinol-4′,4″-O2-bis-β-D-glucoside,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4]。 糖类成分包括:单糖及其衍生物: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果糖吡咯烷酮酸(fructosepyrrolidonic acid),果糖谷氨酸环合物(cyclization offructose glutamlc acid),果糖谷氨酰胺(fructoseglutamine)等;三糖类:蔗果三糖(kestose),新蔗果三糖(neokestose)等;多糖:芦笋多糖(asparagosin)[1],蔗糖(sucrose) [2]。 维生素类有维生素B1、B2、B6、C和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 还含咖啡酸(caffeic acid)[1],5-羟甲基-糠醛(5-methylol furaldehyde)、L-天门冬酰胺(L-aminosuccinamic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肌苷(inosine)[2],以及钙(Ca),磷(P),铁(Fe),硒(Se)[5]。 |
|
【药理作用】 |
1.抗肿瘤:小鼠灌服或腹腔注射芦笋煎煮浓缩制成的芦笋饮,对肉瘤S180均有明显抑瘤作用,对艾氏腹水疡小鼠可明显延长存活天数。用芦笋饮料40mg(生药)/rnl处理人胃癌、肝癌细胞24小时,接种于用60Co照射的免疫抑制小鼠皮下,对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1]。小鼠隔天灌服1次未出土的白芦笋尖和白芦笋茎提取液和芦笋尖提取液的乙醇提取物,共4次,均使S180的重量显著减小,抑瘤率达71%~74%。小鼠灌服破土见光生长后采摘的绿芦笋原汁或绿芦笋乙醇提取物,隔天1次,共4次,对皮下接种的S180和艾氏腹水癌的重量均可明显减小[2]。在体外,芦笋原汁对小鼠肺腺癌(LA795)、人鼻咽癌(CNE)、人宫颈癌(HeLa)和人食道癌(ECa109)细胞系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LA795小鼠接种前或接种后饮用芦笋精溶液,可使肿瘤体积倍增时间较对照组延迟4天左右,抑瘤比为1.5[3]。小鼠用黔园九号芦笋,其嫩茎原汁真空冷冻浓缩,按每日723mg(鲜品)/kg灌胃,共15天,对移植性肿瘤子宫颈癌U14、肝癌H22有抑制作用,平均抑癌率32.4%。对T739小鼠的移植性肺癌LA795,无抑制作用[4]。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用芦笋尖和芦笋汁喂饲正常6星期小鼠1个月,可使胸腺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脾脏重量无明显影响[5]。芦笋原汁、芦笋多糖或苷类提取物给小鼠灌服,连续6天,均可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多糖和苷类提取物的作用强于原汁,苷类强于多糖[6]。小鼠芦笋匀浆灌胃或皮下注射亦有相似作用[7]。芦笋汁小鼠灌服还能加强对血中碳粒的清除[8]。低浓度芦笋原汁可促进外周血丁淋巴细胞转化增殖,与白介素2(IL-2)合用,提高IL-2效价2倍。C57、小鼠、正常人、肿瘤患者反应相似,依次略减[3]。 3.降血脂:用芦笋和芦笋汁每日喂饲小鼠,连续15天,可使高脂饲料引起的血清总胆固醇(TC)、二酰甘油(TG)和脂蛋白升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芦笋皮对血清TG与β-LP的上升也有抑制作用,但对血清TC的升高无效。芦笋茎尖的降脂效果显著。芦笋及芦笋汁治疗小鼠高脂血症模型亦有明显降脂效果[9] 。 4.其他:小鼠每日灌服鲜芦笋1g,连续3周,对60Coγ射线照射或皮下注射环磷酰胺引起白细胞减少者则有一定保护作用[10]。用5%芦笋干粉饲料给大鼠灌服5~10天,对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减少均明显轻于对照组,骨随涂片亦可见芦笋组干细胞增生活跃,粒系细胞数与红系细胞数之比显著大于对照组[11]。用5%芦笋干粉饲料给大鼠12天,对四氯化碳引起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12]。芦笋提取的粗皂苷在体外对某些真菌如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发癣菌属、小抱菌属和表皮癣菌属有一定抑制作用[13]。 |
|
【临床试验】 | 灼口症:治疗组口服芦笋精胶囊,每日3次,常规药物谷维素、维生素止痛、消炎营养神经等常规量,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维生素、谷维素消炎止疼营养神经等,疗程为半个月左右,结果芦笋组的大多数患者诉说在服药10天后舌灼痛、口干、失眠等症即有所改善,用药一个月,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75%、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 |
|
【药性】 | 味苦、甘、微辛,性温。 | |
【功效与主治】 | 温肺,止咳,杀虫。主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痨,老年咳喘,疥癣。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 |
|
【使用注意】 | ||
【传统用法】 | ||
【毒理学】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71(总7147). [2]黄雪峰,罗俊,张勇.石刁柏的化学成分.中国天然药物,2006,4(3):181. [3]陈继翠,林必杰,林岩香.石刁柏氨基酸成分的研究.中草药,1995,26(2):108. [4]黄雪峰,罗俊,张勇.石刁柏的木脂素类成分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7,42(5):339. [5]罗桂伦.芦笋的营养成分及对人体生理的作用.四川食品与发酵,1994,3:47. 药理作用: [1]陈利铭.福建医药杂志.1989,11(4):28. [2]夏俊.蚌埠医学院学报,1995,20(5):293. [3]李冬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88,4(1):32. [4]李水琴.贵阳医学院学报,1995,20(1):21. [5]梅慧生.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5(2):218. [6]郭兵.贵阳医学院学报,1995,20(4):285. [7]许金波.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15. [8]林兴舜.厦门大学学报,1994,33(1):133. [9]梅组生.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5(2):211. [10]何庭宇.中国肿瘤临床,1994,21(5):399. [11]郭兵.贵阳医学院学报,1995,20(l):24. [12]郭兵.贵阳医学院学报,1994,19(1):10. [13]Shimoyamada M. C A,1991,114:58843g. 临床试验: [1]寇红锋.采用芦笋精胶囊治疗灼口症40例临床观察.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87:8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