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桂花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桂花
【拼音名称】 Guihua  
【英文名称】 Sweet Osmanthus Flower  
【拉丁名】 Flos Osmanthi Fragrantis  
【科属分类】 木犀科
【功效分类】 温里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岩桂,木犀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的花。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乔木或灌木。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对生;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5cm,宽2.64.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2,宽卵形,质厚,具小尖头,基部合生;花梗细弱;花极芳香;花萼钟状,4裂,裂片稍不整齐;花冠裂片4,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橘红色,花冠管短;雄蕊2,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果歪斜,椭圆形,呈紫黑色。

 
【分布】

中国西南部、四川、陕西(南部)、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长,现广泛栽种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其适生区北可抵黄河下游,南可至两广、海南 

 
【采集加工】

秋、冬季采收,晒干。

 
【药材性状】

花小,具细柄;花萼细小,浅4裂,膜质;花冠4裂,裂片矩圆形,多皱缩,长34mm,淡黄至黄棕色。气芳香,味淡。

 
【生态学】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高温而不甚耐寒,为亚热带树种。桂花叶茂而常绿,树龄长久,秋季开花[1]芳香四溢,是我国特产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我国桂花集中布和栽培的地区,主要是岭南以北至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大致相当于北纬24°~33°。该地区水热条件好,降水量适宜,土壤多为黄棕壤或黄褐土,植被则以亚热带阔叶林类型为主。在上述条件的孕育和影响下,桂花生长良好,并形成了湖北咸宁、湖南桃源、江苏苏州广西桂林河南信阳商城县、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几大全国有名的桂花商品生产基地。而杭州市花也恰恰是桂花。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更加适宜。

 
【化学成分】

 本品芳香成分含有数百种化合物,如β-顺式和反式罗勒烯(β-cis and trans-ocimene )366-三甲基-2-降蒎烯(366-trimethyl-2-norpinene), α-β-紫罗兰酮(α-and β-ionone),顺式和反式芳樟醇氧化物(cis-and trans- linalool oxide),芳樟醇(linalool),金合欢醇(farnesol),丁香油酚(eugenol),β-蒎烯(β-pinene),3-侧柏烯(3-thujene),α-甲基呋喃(α-methylfuran),乙醇等,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含量很大,主要是β-罗勒烯和降蒎烯[1]

 
【药理作用】


 
【临床试验】


 
【药性】

味辛,性温。归肺、脾、肾经。

 
【功效与主治】

温肺化饮,散寒止痛。主治痰饮咳喘,牙痛,脘腹冷痛,肠风血痢,经闭痛经,寒疝腹痛,口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泡茶。外用:适量。煎汤含漱或蒸热外熨。

 
【使用注意】


 
【传统用法】

1. 创伤:桂花或金桂花根煎水洗。(《湖南药物》)

2. 口臭:桂花适量,煎水含漱。(《安徽中草药》)桂花6g,蒸馏水500mL。浸泡一昼夜,漱口用。(《青岛中草药手册》)

3. 风虫牙痛:桂花、百药煎、孩儿茶。作膏饼噙。(《纲目》)

4. 胃寒气痛:桂花3g,香附、高良姜各9g,砂仁6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5. 胃寒腹痛:桂花、高良姜各4.5g,小茴香3g。煎服。(《安徽中草药》)

6. 经闭腹痛:桂花、对月草、倒竹散、益母草各12g,艾叶9g,月季花6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毒理学】  
【制剂】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6:196(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