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马鞭草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马鞭草
【拼音名称】 Mabiaancao  
【英文名称】 European Verbena Herb  
【拉丁名】 Verbenae Officinalis Herba  
【科属分类】 马鞭草科
【功效分类】 清热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马鞭,龙芽草,凤颈草,紫顶龙芽,铁马鞭,白马鞭,蜻蜓饭,铁扫帚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四方形,节及枝上有硬毛。叶对生;叶片卵圆形,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15cm,基生叶的边缘通常有粗锯齿及缺刻;茎生叶多为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均被硬毛。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细弱;花小,初密集,结果时疏离;每花具1苞片,有粗毛;花萼管状,膜质,有5棱。具5齿;花冠淡紫色至蓝色,花冠管直或弯,先端5裂,裂片长圆形;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花丝短。果长圆形,包于宿萼内,成熟后4瓣裂。  
【分布】 分布全国各地,主产湖北、扛苏、广西、贵州。此外,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福建、河北、四川等地亦产。  
【采集加工】 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带根的全草。根茎圆柱形。茎方柱形,直径0.20.4cm;表面灰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纵沟;质硬,易折断,断面纤维状,中央有白色的髓或已成空洞。叶对生,灰绿色或棕黄色。多皱缩破碎,具毛;完整叶片卵形至长圆形,羽状分裂或3深裂。穗状花序细长,小花排列紧密,有的可见黄棕色花瓣,有的己成果穗。果实包于灰绿色宿萼内,小坚果灰黄色,长约0.2cm,于扩大镜下可见背面有纵脊纹。气微,味微苦。    
【生态学】 生于河岸草地、荒地、路边、田边及草坡等处。  
【化学成分】

本品含马鞭草苷(verbenalin),戟叶马鞭草苷(hastatoside),羽扇豆醇(lupe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 acid ,桃叶珊瑚苷(aucubin),蒿黄素(artemetin)。叶中含马鞭草新苷(verbascoside),腺苷(adenosine),β-胡萝卜素(β-carotene),3α,24-二羟基齐墩果酸(3α,24-d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十六酸(hexodecan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2]。根和茎中含水苏糖(stachyose[1]

 
【药理作用】

1.抗早孕:25g/L马鞭草醇提液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激素分泌及滋养层细胞增殖分化,损伤细胞的超微结构,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合体滋养层细胞微绒毛减少、缩短,甚至消失,膜功能受到影响,胞质和核空泡化,内质网扩张,线粒体髓样改变[1]。马鞭草能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抑制绒毛生长、蜕膜细胞生长及滋养叶细胞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功能[2],促进凋亡[3]16g/L马鞭草水煎剂对离体大鼠子宫肌条及非妊娠和妊娠人体子宫肌条均有一定兴奋作用,并与前列腺素Eα(PGEα)和PGE2α有协同作用;马鞭草苷、34-二氢马鞭草苷和5-羟基马鞭草苷能显著同时增加子宫肌条的收缩频率和振幅。马鞭草苷较高浓度时对子宫肌条呈现先短暂兴奋后持续抑制的作用[4]

2.抑制绒毛膜癌JAR作用:马鞭草醇提液对绒毛膜癌JAR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5]。马鞭草提取液的C部位能明显抑制人绒毛膜癌JAR细胞增殖,能促进JAR细胞凋亡[6],且绒癌细胞GzM期比例随药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加[7]

3.促进神经生长因子介导的轴突生长:从马鞭草中分得的化合物Iittorachalcone可显著增加神经生长因子(NGF)介导的轴突细胞的比率,当化合物Iittorachalcone(3-30µ)2µg/ml NGF时,轴突细胞的比例大约与30µg/ml NGF单独作用时相同或稍大[8];而钩吻醇6'-反式-咖啡酰基-1-葡糖苷具有微弱的增强神经生长因子介导的轴突生长的作用[9]

4.其它:马鞭草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及流行性结膜炎[10]

 
【临床试验】

1.白喉:治疗组用鲜马鞭草200g(水煎并浓缩至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一次,连服1015天),同时加用维生素B1 10mg、维生素C 200mg,每日3次。对照组用白喉抗毒素DAT+抗生素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对照组42例。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6.7%。对照组除1例因其他原因退出外,其余4l例治愈,治愈率为97.6%。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1]

2.乳痈:鲜马鞭草l00g或干品50g,放入带壳鸡蛋23个,加水适量煮至蛋熟。吃蛋喝汤,每日1剂。治疗15例,其中12例为哺乳期妇女,年龄21

【药性】  
【功效与主治】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传统用法】  
【毒理学】  
【制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