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络石藤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络石藤
【拼音名称】 Loushiteng  
【英文名称】 Chinese Starasmine Stem  
【拉丁名】 Trachelospermi Jasminoidis Caulis  
【科属分类】 夹竹桃科
【功效分类】 祛风湿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白花藤,石邦藤,骑墙虎,风藤,折骨草,交脚风,铁线草。  
【来源】

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Lindl.) Lem.的带叶藤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木质藤本。全株具乳汁。茎圆柱形,有皮孔;嫩枝被黄色柔毛。老时渐无毛。叶对生,革质或近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10cm,宽14.5cm,上面无毛,下面被疏短柔毛;侧脉每边612条。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二歧,花白色,芳香;花萼5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顶部反卷,基部具10个鳞片状腺体;花蕾顶端钝,花冠筒圆筒形,中部膨大,花冠裂片5,向右覆盖;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腹部粘生在柱头上,花药箭头状,基部具耳,隐藏在花喉内;花盘环状5裂,与子房等长;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无毛,花柱圆柱状,柱头卵圆形。蓇葖果叉生,无毛,线状披针形;种子多数,褐色,线形,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

 
【分布】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台湾等地。主产于江苏徐州南京镇江,安徽芜湖,湖北孝感,山东青岛;此外,广东广西亦产。  
【采集加工】 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藤茎圆柱形,多分枝,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具点状皮孔和不定根;质较硬,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有时中空。叶对生,具短柄,完整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10cm,宽0.8~3.5cm,先端渐尖或钝,有时微凹,叶缘略反卷,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较浅,叶脉羽状,下表面较清晰,稍凸起;革质,折断时可见白色绵毛状丝。气微,味微苦。

 
【生态学】

性喜温暖,湿润,半阴。不择土壤,耐一定干旱,但忌水涝。

 
【化学成分】

本品藤茎含牛蒡苷(arctiin),络石苷(tracheloside),去甲络石苷(nortracheloside),穗罗汉松树脂酚苷(matairesinoside),橡胶肌醇(dambonitol),牛蒡苷元(arctigenin),穗罗汉松树脂酚(matariresinol),络石苷元(trachelogenin),去甲络石苷元(nortrachelogenin)。茎叶含生物碱:冠狗牙花定碱(coronaridine),伏康京碱(voacangine),白坚木辛碱(apparicine),狗牙花任碱(conoflorine),19-表伏康任碱(19-epivoacangarine),伏康碱(vobasine),伊波加因碱(ibogaine)及山辣椒碱(tabernaemontanine)等。

叶还含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芹菜素-7-O-葡萄糖苷(apigenin-7-O-glucoside),芹菜素-7-O-龙胆二糖苷(apigenin-7-O-gentiovioside),芹菜素-7-O-新橙皮糖苷(apigenin-7-O-neohesperid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luteolin-7-O-glucoside),木犀草素-7-O-龙肥二糖苷(luteolin-7-O-gentiobioside)及木犀草素-4′-O-葡萄糖苷(luteolin-4′-O-glucoside)。

全株含β-香树脂醇(β-amyrin),β-香树脂酸乙酸酯(β-amyrinacetate),羽扇豆醇(lupeol),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羽扇豆醇不饱和脂肪酸酯,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1]

 
【药理作用】

1.抑菌:50%络石藤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1]

2.抗痛风:络石藤叶所含黄酮苷对尿酸合成酶、黄嘌呤氧化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1μg/ml10μg/ml浓度的木犀草素-4′-O-葡萄糖苷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80.7%86.1%,而槲皮黄素-4′-O-葡萄糖苷为60.3%86.2%[2]

3.其他:牛蒡苷可刺激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使呼吸加快,大剂量引起呼吸衰竭;对心脏较弱,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使小鼠皮肤发红、腹泻。此外,对离体兔肠及子宫均有抑制作用[3]

 
【临床试验】  
【药性】

味苦、辛,性微寒。

 
【功效与主治】

通络止痛,凉血清热,解毒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筋脉拘挛,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单味可用至30g;浸酒,3060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汁涂。  
【使用注意】

阳虚畏寒、大便溏薄者禁服。

 
【传统用法】

1.痈疽疼痛:络石藤15g,甘草10g,忍冬花10g,乳香、没药各5g。水600ml,煎至200ml。每日分3回服。(《现代实用中药》)

2.筋骨挛拳,遍身疼痛,腰膝无力,行动艰难,不拘风寒湿毒,或精亡斫丧,筋骨衰败者,服此即瘥:络石八两(晒干,再炒燥),枸杞干、当归各四两。浸酒,日逐饮。(《本草汇言》引《赵德先家妙方》)

3.关节炎:络石藤、五加根皮各30g,牛膝根15g。水煎服,白酒引。(《江西草药》)

4.坐骨神经痛:络石藤6090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5.喉痹咽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络石草二两。切,以水一大升半,煮取一大盏,去滓。细细吃。(《近效方》)

6.尿血、血淋:络石一两(酒洗),牛膝五钱,山栀仁(韭汁炒焦)二钱。共一剂,煎服立愈。(《何氏济生论》)

7.产后病损,不能饮食,腹中有血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用络石煎汁服之。亦浸酒服。(《普济方》)

8.妇人频年小产不育:络石八两,当归身、白术各四两,醋拌炒。共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可全育。(《本草汇言》)

 
【毒理学】  
【制剂】

1.盘龙七片:由盘龙七、当归、丹参、重楼、红花、乳香、没药、缬草、木香、过山龙、羊角七、八厘麻、支柱蓼、老鼠七、青蛙七、珠子参、秦艽、络石藤、壮筋草、伸筋草、白毛七、祖师麻、川乌、草乌、铁棒锤、五加皮、竹根七、杜仲、牛膝组成。

2.神农药酒:由寻骨风、防风、杜仲、五加皮、老鹤草、络石藤、制草乌、独活、苍术、爬岩香、威灵仙、徐长卿、伸筋草、八棱麻、金荞麦、山姜、搜山虎、八角枫、川芎、丹参、当归、大血藤、木香、红花、柴胡、鸡血藤、三百棒、三七、八角莲、香茶荣、虎杖、蜘蛛抱蛋、雄黄连、算盘子根、牛藤、路路通、钩藤、莲蓬草、菊叶三七、射干、拳参、老虎蔸、木梳组成。

3.麝香抗栓胶囊(丸):由麝香、羚羊角、黄芪、豨莶草 、忍冬藤、鸡血藤、络石藤、地黄、当归、红花、赤芍、乌梢蛇、地龙、葛根、全蝎、僵蚕、水蛭(制)、大黄、三七、川芎、天麻、胆南星组成。

4.中风回春胶囊(片、丸):由川芎(酒制)、丹参、当归(酒制)、川牛膝、桃仁、红花、茺蔚子(炒)、全蝎、蜈蚣、地龙(炒)、僵蚕(麸炒)、木瓜、金钱白花蛇、威灵仙(酒制)、忍冬藤、络石藤、伸筋草组成。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7:318(5634).

药理作用:

[1]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中册) .1.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867.

[2]佐久嶋明世.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7,9(2):118.

[3]Hiroshi Koike H. C A,1934, 28:47909.

临床试验:

毒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