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紫珠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紫珠
【拼音名称】 Zizhu  
【英文名称】 Beautyberry leaf  
【拉丁名】 Callicarpa bodinieri Purplepearl  
【科属分类】 马鞭草科
【功效分类】 止血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紫荆、紫珠草、止血草。  
【来源】

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杜虹花Callicarpa pedunculata R. Brown白棠子树C. dichotoma(Lour.)K. Koch.的茎、叶及根。

 
【植物形态】

小枝纤细,有不明显的皮孔。叶通常为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仅脉上有毛,背面有红色腺点;叶柄长2~8毫米。聚伞花序纤细,3~4次分歧,花序梗稍长于叶柄或近等长;花萼有星状毛和红色腺点,萼齿不明显;花冠淡紫色,有腺点;花丝与花冠近等长,药室纵裂。

 
【分布】

华东、中南及西南各省。

 
【采集加工】

7-8月采收,晒干。

 
【药材性状】

1)杜虹花叶 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长4~19cm,宽2.5~3cm;先端渐尖或钝圆,基部宽楔形或钝圆,边缘有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在扩大镜下可见星状毛和短粗毛,下表面淡绿色或淡棕绿色,被棕黄色分枝茸毛,主脉和侧脉突起,侧脉8~12对,小脉伸入齿端;叶柄长 0.5~1.5cm。嫩校及黄色,有时可见细小白色点状的皮孔。气微,味微苦涩。

2)白棠子树叶 完整叶片呈倒卵形或被外形,长2~6cm,宽l~3cm;先端急尖或尾状尖,基部楔形,边缘中部以下具数个粗锯齿,上表面粗糙,下表面无毛,密生细小黄色腺点,侧脉5~6对;叶柄较短,长约0.5cm

3)华紫珠叶完整叶片呈椭圆形或卵形,长4~8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密生细锯齿,两面近于无毛,有显着的红棕色腺点,侧脉5~7对,在两面均稍隆起,细脉和网脉下陷;叶柄长0.4~0.8cm

4)老鸦糊叶 完整叶片呈宽椭圆形至被针状长圆形,长5~15cm,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下延成狭楔形,边缘有锯齿,上表面黄绿色,稍有微毛,下表面淡绿色,疏被星状毛和细小黄色腺毛,侧脉 8~10对,主脉、侧脉和细脉在叶背均隆起;叶辆长l~2cm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杜虹花叶 淡黄棕色。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迭生星状毛,大多碎断,中轴直径至60μm,壁厚至14μm,木化,完整者1至数轮,每轮l~6个侧生细胞;另一种非腺毛1~3细胞,长60~300μm,壁较厚。非腺毛的细胞壁表面常可见螺旋状纹理。腺鳞头部6~11细胞,扁球形,直径61~94μm,柄细胞极短。腺毛稀少,头部2~4细胞,直径25~32μm,柄l~2细胞。草酸簇晶直径4~17μm

 
【生态学】

属亚热带植物,喜温、喜湿、怕风、怕旱,适宜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温度1525,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土壤以红黄壤为好,在阴凉的环境生长较好。紫珠萌发条多,根系极发达,为浅根树种,3月开始展叶,4月上旬完全展开。花果在5月下旬开始萌发,花期比较长,从6月上旬到10月上旬,边开花边结籽。新梢生长快,一年有3次新梢,分春梢、夏梢和秋梢,一年生长高达23米,11月下旬开始落叶,收获期在11月中、下旬。常与马尾松、油茶、毛竹、山竹、映山红、尖叶山茶、山苍子、芭茅、枫香等混生。

 
【化学成分】

黄酮类成分:3574′-四甲氧基黄酮(3574′-tetramethoxyflavone)3573′,4′-五甲氧基黄酮(3573′,4′-pentamethoxyflavone)5-羟基-3473′-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73′-tetramethoxyflavone)3473′-四甲氧基黄酮(3,4,7,3′-tetramethoxyflavone)

三萜类成分:熊果酸(ursolic acid)3α-二羟基乌苏烯-28-(2α,3α-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植物甾醇类及其葡萄糖甙,缩合鞣质,中性树脂,糖类和镁,钙,铁盐等。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紫珠草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 对肠道血管有直接收缩作用和间接通过肠管挛缩压迫堵阻血管而起止血作用.紫珠草注射液对人可使血小板增加, 使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对蛙肠系膜血管有收缩作用。紫珠草溶液滴于家兔肠壁上, 可引起肠管强烈痉挛收缩, 浆膜由粉红变白, 可使家兔出血时间缩短.有报告认为, 紫珠能使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缩短, 其止血原理可能是其使血管收缩和使血小板数增加[1-3]

2.抗菌作用 紫珠草对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 裸花紫珠对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等亦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4]

 
【临床试验】

1.治疗出血(1)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取紫珠草、地各150g,水煎者并浓缩为500ml备用。治呕血或单纯黑便,每次50ml,每日34次。治急性大出血(呕血或大量柏油样便),用冰冻洗胃法。取本品放置冰冻至34时,每次经胃管注入内500ml3min后抽出,如此反复2~3次,抽尽胃内容物在注入200ml保留胃内。视病情每天灌胃1~3次,观察24h后,未出血者,则拔出胃管,改口服。同时瞩患者卧床休息,禁食后少食,静脉输液,病情重者适当给予输血,停止使用其他中、西止血药。共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05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90例,胃溃疡32例,胃术后吻合口溃疡7例,应激性溃疡5例,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炎42例,胃粘膜脱垂4例,不明原因25例。结果,病情轻度者131例,痊愈125例,有效1例,无效5例,大便潜血平均转阴3.6d。中度114例,痊愈109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2例,大便潜血平均转阴4.3d。重度60例,痊愈50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7例,大便潜血平均转阴4.7d。总治愈率达93.1%,有效率95.4%[1]取紫珠草60g,浓煎成300ml左右,分3~4次服用或多次胃管内注入,治疗三管压迫止血无效后垂体后叶素后鱼精蛋白止血无效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状所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0例,其中19例采用胃内灌注法,另1例采用口服法,结果在24h内止血者有17例,占85%,效果不好不能止血者3例,占15%[2]

治疗手术出血  治疗拔牙后出血:观察500例拔牙患者,计800个牙。拔出患牙后,刮治拔牙窝,使血液充满伤口。用棉签取紫珠草粉散满伤口,等2~3min血液与紫珠草粉混合为珠状后,即能止血。如伤口过大,出血量多,可将此棉签加压2~3min。有效率99%[3]用于手术中出血:用10%~15%的紫珠草水提取物,制成止血纱布,用于临床各科53例手术过程中的止血。其中大型手术35例,中型手术12例,小型手术6例。当切开皮肤后肌肉,手术野发现出血时,将止血纱布贴敷轻按与创口,凡血管直径在0.5mm以内者,1~2min内即可止血皮下组织,基本上不用止血钳[4]治疗扁桃体术后疼痛出血:紫珠草1000g,梅片5g,菊花250g,麻油1000ml。先将麻油炸开,在将紫珠草、野菊花加入,10min后去渣,油凉后放入梅片混匀,高压灭菌后装瓶备用。在行扁桃体术后,即取同扁桃体窝大小相同的无菌棉球,醮紫梅菊油剂,置入扁桃体窝创面内,均匀压迫3~5min后取出即可。共治疗58例,优者41例(用药后3h内咽部疼痛消失,出血分泌物消失,能当日进食),良者(用药后5h内咽部微有疼痛,或不舒服感觉,唾液中混有极少量红色血性分泌物,当日能进少量流食),均有效[5]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取紫珠叶、地稔根、梵天花根各30g,水煎2次,将头、二煎汁混合,加上红糖30g,分2次服。在月经来潮(后阴道出血)的地1日服下。每日1剂,连服3剂,即能止血。为巩固疗效,可再服3~6剂。治疗40例,随访33例,其中痊愈16例,见效(包括止血作用)14例,无效3例,服药最少3剂,最20[6]

2.治疗痔疮  紫珠草枯痔液(每100ml含紫珠草250g,明矾3g,普鲁卡因1~2g),用注射法治疗内痔、混合痔及环状痔患者614例,治愈596例,治愈率97.1%内痔治愈率为99.6%,混合痔为95.1%,环状痔为93.2%。有92.53%的患者一次治愈。老年患者及有实质性器官疾病患者,不能耐受其他方法时可用本法,妊娠期慎用,门静脉高压者禁用[7]

3.治疗烧伤  将紫珠草叶研成细粉,经高温烘干后,密封备用。使用时先清洁创面,剪去水泡,撒上药粉,用纱布包扎。每天或隔日换药1次,换药时不必将要痂揭去,撒上药粉即可,如创面感染,应将药痂洗去,再撒上新药粉。治疗20例,浅度烧伤经2~3次换药后结痂,2~3d后脱痂痊愈;深度烧伤3~7次换药后结痂,2~3~5d后脱痂痊愈。治愈后均无瘢痕[8]

4.治疗妇科炎症  应用紫珠草治疗子宫颈炎、阴道炎(包括一般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及外阴炎共78例,痊愈38例,好转33例,有效率达91%。可先行阴道冲洗,再放入浸有50%紫珠草液之带线棉花栓,过12~24h后取出棉栓;或用紫珠草粉送入阴道;或制成紫珠草明胶阴道栓,塞入阴道。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9]

 
【药性】

苦、涩,平。

 
【功效与主治】

止血,散瘀,消炎。用于衄血,咯血,胃肠出血,子宫出血,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外用治外伤出血,烧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研末,1.5-3g。每日1-3次。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使用注意】

治疗痔疮时妊娠期慎用,门静脉高压者禁用。

 
【传统用法】

1.治咯血:干紫珠叶末1.52.1g。调鸡蛋清,每4h1次;继用干紫珠叶末6g,水煎,代茶常饮。(《福建民间草药》)

2.治肺结核咯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紫珠叶、白及各等量。共研细粉。每服6g,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胃溃疡出血:紫珠叶12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衄血:干紫珠叶6g。调鸡蛋清服;外用消毒棉花蘸叶末塞鼻。(《福建民间草药》)

5.治拔牙后出血不止:用消毒棉花蘸紫珠叶末塞之。(《福建民间草药》)

6.治子宫功能性出血:紫珠叶、地菍、梵天花根各30g。水煎,加红糖30g。在出血的第1日服下,连服数日。(《浙江药用植物志》)

7.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珠叶、猪殃殃、细毛鹿茸草各15g,地菍、栀子根各3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8.治创伤出血:鲜紫珠叶,用冷开水洗净,捣匀后敷创口;或用干紫珠叶研末撒敷,外用消毒纱布包扎之。(《福建民间草药》)

9.治跌打内伤出血:鲜紫珠叶和实60g,冰糖30g。开水炖,分2次服。(《闽东本草》)

10.治扭伤肿痛:紫珠草叶30g,鹅不食草30g,威灵仙15g。水煎服;或加松节油共捣烂外敷患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11.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紫珠叶、紫金牛各15g,秦皮9g。水煎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12.治赤眼:鲜紫珠草头30g。洗净切细,水2碗,煎1碗服。(《闽南民间草药》)

13.治痈肿,喉痹,蛇虫、狂犬等毒:紫荆(紫珠)煮汁服之,亦可洗。(《卫生易简方》)

14.治阴道炎,宫颈炎:150%紫珠叶溶液,每次10ml,涂抹阴道,或用阴道栓,每日1次。1星期为1疗程。(《全国中草药汇编》)

15.治瘰疬,甲状腺肿大:杜虹花根60g,三桠苦根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毒理学】

家兔腹腔注射止血剂量5倍的紫珠草溶液200mg(生药)/kg,未见异常改变。以铅盐法所得的紫珠水溶液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 237.5mg/kg

 
【制剂】

1、紫珠止血液:由 紫珠草叶组成。

2、裸花紫珠片:由 裸花紫珠浸膏组成。

3、紫地宁血散:由 大叶紫珠、地菍组成。

4、痔炎消颗粒:由 地榆、槐花、金银花、茵陈、紫珠叶、三七、火麻仁、枳壳、茅根、白芍组成。

5、抗宫炎片(胶囊):由 广东紫珠、益母草、乌药组成。

6、紫珠草片:由紫珠草水提取物(干粉)300g,微晶纤维素粉21个,硬脂酸镁0.9g

7、紫珠草枯痔液(每100ml含紫珠草250g,明矾3g,普鲁卡因1~2g)组成。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 Chen Rong Shiow elal CA,1987,107:194917a.

[2] 浙江药用植物志编写组. 浙江药用植物志(下册).1.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053.

药理作用:

[1] 杭州第一医院中草药推广组.紫珠草临床应用及止血作用的机理讨论.1971:3.

[2] 中国人民解放军459医院.医药卫生科研工作经验交流资料选编.1972:156.

[3] 湖南医学院附一院外科血液研究资料,1976.(3):68.

[4] 中国人民解放军468医院.紫珠草的品种、栽培、制剂及应用.1970:2.

临床试验:

[1] 丘和明,.中药通报,1988.13(8):48.

[2] 张志宏.江苏医药.1978.(3):9.

[3] 广东省海口市人民医院牙科.新医学.1971,(10):45.

[4] 福州市第一医院.中草药通讯.1971.(1):21.

[5] 韩文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3):305.

[6] 浙江省文成县玉壶区卫生所草药室.赤脚医生杂志.1975.(2):29(79).

[7] 福州军区总医院.人民军医.1975.(2):57.

[8] 王立刚.赤脚医生杂志.1975.(4):10(176).

[9] 广东海南地区人民医院妇科.新医学.1971.(6.7):45.

毒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