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 | 木芙蓉叶 | |
【拼音名称】 | Mufurongye | |
【英文名称】 | Cottonrose Hibiscus Flower or Leaf | |
【拉丁名】 | Hibisci Mutabilis Flos et Folium | |
【科属分类】 | 锦葵科 | |
【功效分类】 | 清热药 | |
【药物图片】 | 原植物图片 | 药材图片 |
【别名】 | 七星花叶,旱芙蓉叶,三变花叶 | |
【来源】 | 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的叶子。 |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叶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状毛与细绵毛。叶互生;托叶披针形,常早落;叶宽卵形至卵圆形或心形,直径10~15cm,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具钝圆锯齿,上面疏被星状细毛和点,下面密披星状细绒毛。花梗近端具节;小苞片8,线形;萼钟形,裂片5,卵形;花初开时白色或粉红色,后变深红色,花瓣近圆形,外面被毛,基部具髯毛;雄蕊柱无毛,花柱5;疏被毛。蒴果扁球形,被淡黄色刚毛和绵毛。种子肾形,背面被长柔毛。 | |
【分布】 | ||
【采集加工】 | 选择晴天早晨,花开半时采摘,摊放在竹匾内,置烈日下暴晒,经常翻动,约晒3天即可。 | |
【药材性状】 | 叶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心形,3~7浅裂,裂片三角形。上表面暗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叶脉7~11条,两面突起。气微,味微辛。花呈不规则圆柱形,具副萼,10裂,裂片条形;花冠直径约 |
|
【生态学】 | 木芙蓉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半阴,有一定的耐寒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可栽种于庭院向阳处或水塘边,平时管理较为粗放,天旱时注意浇水,每年冬季或春季在植株四周开沟施些腐熟的有机肥,施肥后及时浇水、封土。在寒冷地区地栽的植株冬季有些嫩枝会冻死,不必管它,等春季气温变暖后就会有新的枝条发出。其修剪在花后进行,树型既可修剪成乔木状,又可修剪成灌木状,但无论哪种树型都要剪去枯枝、弱枝、内膛枝,以保证树冠内部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性。木芙蓉也可盆栽,盆土要求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生长季节要有足够的水分,以满足生长的需求,冬季移到室内越冬,维持0℃至10℃的温度,以保证其休眠。 | |
【化学成分】 | 木芙蓉叶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E,E)-2,4-癸二烯醛[(E,E)-2,4-decadiena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4-羟基-4-甲基-4H-萘-1-酮(4-hydroxy-4-methyl-4H-naphthoxy-4-one),(R)-5,6,7,7a-四氢化-4,4,7a-三甲基-2(4H)-苯并呋喃酮[(R)-5,6,7,7a-tetrahydro-4,4,7a-trimethyl-2(4H)-benzofuran],(E,E)-6,10,14-三甲基-5,9,13-十五三烯-2-酮[(E,E)-6,10,14-trimethyl-5,9,13-pentadecaenyl-2-one],苯乙醛(phenyl acetaldehyde),植醇(phytol),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等[1]。 叶含黄酮苷(flavonoid glycoside)、酚类(phenols)、氨基酸(amino acid)、鞣质(tannin)、还原糖等多种成分。有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苷(daucosterol),水杨酸(salicylic acid),大黄素(emodin),山柰酚-3-O-β-芸香糖苷(kaempferol-3-O-β-rutinoside),山柰酚-3-O-β-刺槐双糖苷(kaempferol-3-O-β-robinobinoside)及山柰酚-3-O-β-D(6-E-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6-E-p-hydroxycin namoyl)-glucopyranoside] [2]。还含延胡索酸(fumaric acid)及芦丁(rutin)[3]。 |
|
【药理作用】 |
1.抗炎:芙蓉叶水煎剂3g/kg腹腔注射对小鼠巴豆油耳廓肿胀、3和5g/kg腹腔注射及10和20g/kg灌服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10和20g/kg皮下注射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3和5g/kg腹腔注射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组织增生均有抑制作用,但无解热作用[1,2]。木芙蓉叶总黄酮对鹿角菜及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乙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二甲苯造成的小鼠非特异性耳肿胀均具有良好抑制作用;木芙蓉水煎剂对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切除大鼠双侧肾上腺后仍有显著抑制作用,表明其具有明确的抗非特异性炎症作用[3]。 2.保肝:木芙蓉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血清得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减轻CCl4对肝细胞的病理损伤[3]。木芙蓉叶提取物可明显降低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血清ALT、AST、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III型前胶原、Ⅳ型胶原、丙二醛含量升高,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白蛋白水平,减轻肝纤维化程度[5] 3.体外抑虫、抑菌:木芙蓉叶水煎剂及粉剂40g/L可使管中滴虫受到不同程度抑制,80g/L管中未见活动的虫体,经传代培养48 小时也未见活动虫体;木芙蓉体外对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1:2有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1:4有抑制作用。10%芙蓉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2,4]。 4.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木芙蓉叶总黄酮可明显改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肾功能下降及肾组织病理损伤[3]。 |
|
【临床试验】 | 1.阑尾炎:治疗组用木芙蓉外敷法。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治疗组288例,对照组269例。结果:治疗组治愈268例,占93.1%;显效16例,占5.6%;有效3例,占1.0%;无效1例(后转手术治疗),占0.3%,住院时间9~22天,平均14天。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 2.滴虫性阴道炎: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继用木芙蓉花叶洗剂擦洗阴道(未婚者用导尿管冲洗),每日1次,每5~7天为一疗程。65例于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镜检转阴者共55例,未见效10例;未见效病例经继续治疗3~5天,转阴者3例。有效58例,有效率为89.7%,无效7例。有效病例中有2例合并霉菌性阴道炎亦同期治愈[2]。 3.少儿乳房异常发育症:新鲜木芙蓉叶数片,加入适量米醋捣烂调成糊状,直接外敷在乳头肿大部位,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更换1次,7 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共治疗60例。结果:治愈50例,占83%;好转7例,占12%;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95%[3]。 4.急性乳腺炎:鲜木芙蓉叶100~150g,捣烂,茶油调合外敷病侧乳房上,每日2~3次,长时间保留(需授乳时,温开水洗净乳房,并及时排空乳汁)。共治疗36例。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症状在2~5 天内消失,总有效率达100%,且对母体及新生儿或婴儿无毒副作用[4]。 5.流行性腮腺炎:将干木芙蓉花研成细面,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或鲜芙蓉花直接捣烂,无花用叶亦可),敷于肿胀的腮腺处,每日换药1次。共治疗70例。结果:治愈54例;好转16例,本法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5]。 6.肌注硬结:治疗组用木芙蓉叶软膏,取无菌纱布平铺于硬结处,将软膏均匀涂于纱布上,反折纱布,包好,外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3~4 天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对照组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局部热敷。每组治疗28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86%,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 7.静脉炎:鲜木芙蓉的花和叶捣碎后敷在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日早晚各换药一次。共治疗32例。结果:静脉硬化轻度15例,显效14例,有效1例;静脉硬化中度16例,显效4例,有效12例;静脉硬化重度1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6.9%。敷药后见效最快者1天,最慢者7天,平均3.5天[7]。 |
|
【药性】 | 味辛、微苦,性凉。归肺、肝经。 | |
【功效与主治】 | 清肺凉血,解毒消肿。主治目赤肿痛,肺热咳嗽,缠身蛇丹,痈疽肿毒,脓疱疮,水火烫伤,跌打扭伤。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 |
|
【使用注意】 | 孕妇禁服。 | |
【传统用法】 |
1.痛疽肿毒:重阳前取芙蓉叶(研末),端午前取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涂四周,其毒自不走散。(《占今发统》铁井栏) 2.阳疮红焮,收根束毒:芙蓉叶(秋采)六钱,榆面二两,生大黄五钱,皮硝一两。研细,葱汁、童便调敷留顶,不特收束根脚,初起敷之可消。(《疡医大全》芙蓉膏) 3.缠身蛇丹(带状疱疹):木美蓉鲜叶阴干研末,调米浆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4.毒蛇咬伤:(木笑蓉)鲜叶、花适量。洗净,加食盐少许。捣敷伤口周围肿胀处,每天换2次。 5.跌打扭伤:(木芙蓉)鲜叶、花适量,捣烂外敷;或晒干研粉,酒、醋或茶汁调搽。(4~5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6.腮额肿痛,或破成疮:芙蓉叶不拘多少。捣烂敷之,以帛系定,日一换。(《奇效良方》芙蓉敷方) 7.赤眼肿痛:芙蓉叶末,水和,贴太阳穴。(《飞鸿集》清京膏) 8.肺痈:木芙蓉叶 |
|
【毒理学】 |
1.毒性:木芙蓉叶有效成分无论S9存在与否,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I00、TA102均无致突变作用;小鼠单次灌胃给予木芙蓉叶总黄酮,剂量相当于有效剂量的150倍时未见毒性反应。木芙蓉水煎剂对狗及大鼠连续给药2个月后,动物一般状态正常,心电图、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等均在正常范围内;心、肝、脾、肺、肾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均未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芙蓉叶水煎剂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22g/kg,灌胃给药最大耐受量为100g/kg。芙蓉叶水煎剂对粘膜无刺激性,过敏试验也未见过敏反应[1,2,3]。 2.致突变试验最高剂量为5 000 微克/ 皿, 最低剂量为0. 5 微克/ 皿; 无论S9 存在与否, 均无致突变作用。小鼠灌胃MFR 叶有效组分, 剂量相当于生药312. 4 g / kg, 为动物有效剂量的150 倍, 未见毒性反应。表明,MFR 叶有效组分是低毒、安全的中药制剂 [4][5] 。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郭华,侯冬岩,回瑞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木芙蓉叶油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4):1203. [2]姚莉韵,陆阳,等.木芙蓉叶化学成分研究.中草药,2003,34(3):20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349(总435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347(总4351). 药理作用: [1]徐娅.木芙蓉叶的抗炎作用及其毒性研究.福建医药杂志,1989,11(3):24. [2]《全国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174. [3]沈钦海,马臻,陈国民.木芙蓉对四氯化碳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现代医药卫生,2006,22(5):636. [4]邾枝花,夏伦祝.木芙蓉研究进展.安徽医药,2005,9(5):324. [5]沈钦海,秦召敏,孙志军.木芙蓉叶提取物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实验性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10,21(5):1273. 临床试验: [1] 何春林.木芙蓉外敷辅助治疗阑尾周围脓肿28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229. [2] 林浩然.木芙蓉花叶洗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65例.福建医药杂志,1984,(6):23. [3] 黄水,欧丽卿.木芙蓉叶外敷治疗少儿乳房异常发育症60例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60. [4] 陈庆雨,杨红英.木芙蓉叶治疗急性乳腺炎36例.福建中医药,2005,36(6):55. [5] 任敬威,张增图.外敷木芙蓉花治流行性腮腺炎.新中医,1994,(2):44. [6] 王文玲,王秀香.木芙蓉叶外敷治疗肌注硬结.中医外治杂志,2002,11(5):44. [7] 孙立志,张建新.木芙蓉花、叶外敷治疗静脉炎.中华护理杂志,1991,(8):340. 毒理学: [1]徐娅.木芙蓉叶的抗炎作用及其毒性研究.福建医药杂志,1989,11(3):24. [2]沈钦海,马臻,陈国民.木芙蓉对四氯化碳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现代医药卫生,2006,22(5):636. [3]邾枝花,夏伦祝.木芙蓉研究进展.安徽医药,2005,9(5):324. [4]李寿祺. 卫生毒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416~427. [5] Mar on DM. Revised method fo r the Salmonellamutagenicitytest . Muta Res, 1983, 113: 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