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木槿花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木槿花
【拼音名称】 Mujinhua  
【英文名称】 Shrubalthea Flower  
【拉丁名】 Hibisci Syriaci Flos  
【科属分类】 锦葵科
【功效分类】 清热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里梅花,朝开暮落花,篱障花,喇叭花,白槿花,白玉花,藩篱花。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

 
【植物形态】

多年生落叶灌木。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叶互生;叶柄被星状柔毛;托叶线形,疏被柔毛;叶片菱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10cm,宽24cm,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齿缺,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被星状短绒毛;小苞片68,线形,密被星状疏绒毛;花萼钟形,密被星状短绒毛,裂片5,三角形;花钟形,淡紫色,花瓣倒卵形,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雄蕊柱长约3cm;花柱枝无毛。蒴果卵圆形,密被黄色星状绒毛。种子肾形,背部被黄色长柔毛。

 
【分布】 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

选择晴天早晨,花开半时采摘,摊放在竹匾内,置烈日下暴晒,经常翻动,约晒3天即可。不宜用火烘干,否则色会变黄,影响质量。

 
【药材性状】

本品多皱缩成团或不规则形,长24cm,宽12cm,全体被毛。花萼钟形,黄绿色或黄色,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萼筒外方有苞片67,条形,萼筒下常带花梗,长37mm,花萼、苞片、花梗表面均密被细毛及星状毛;花瓣5片或重瓣,黄白色至黄棕色,基部与雄蕊合生,并密生白色长柔毛;雄蕊多数,花丝下部连合成筒状,包围花柱,柱头5分歧,伸出花丝筒外。质轻脆,气微香,味淡。

 
【生态学】

其性喜温凉、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条件,喜肥沃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较耐干旱,耐瘠薄,耐半荫蔽,忌涝,耐寒冷。

 
【化学成分】

本品含胡萝卜素类色素花药黄质antheraxanthin),隐黄质cryp toxanthin叶黄素-56-环氧化物lutein-56-epoxide[1]

花瓣含花旗松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taxifolin-3-O-β-D-glu copyranoside),菊黄素chrysanthemaxanthin),蜀葵苷元-7-β-D-吡喃葡萄糖苷herbacetin-7-β-D-glucopyranoside),山柰酚-3-α-L-阿拉伯糖苷-7-α-L-鼠李糖苷kaempferol-3-α-L-arabinoside-7-α-L-rhamnoside),飞燕草素-3-O-6-丙二-β-D-吡喃葡萄糖苷[delphinidin-3-O-6-malonyl-β-D-glucopyrahnoside]矢车菊素-3-O-6-丙二-β-D-吡喃葡萄糖苷[cyanidin-3-O-6-malonyl-β-D-glucopyranoside]矮牵牛素-3-O-6-丙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etunidin-3-O-6-malonyl-β-D- glucopyranoside]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delphinidin-3-O-glucoside),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ani din-3-O-glucoside),矮牵牛素-3-O-葡萄糖苷petunidin-3-O-glucoside),蹄纹天竺素-3-O-葡萄糖苷pelargonidin-3-O-glucoside),芍药花素-3-O-葡萄糖苷peonidin-3-O-glucoside),锦葵花素-3-O-葡萄糖苷malvidin-3-O-glucoside),蹄纹天竺素-3-O-6-丙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elargonidin-3-O-6-malonyl-β-D-glucopyranoside]芍药花素-3-O-6-丙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eonidin-3-O-6-malonyl-β-D-glucopyranoside]及锦葵花素-3-O-6-丙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malvidin-3-O-6-malonyl-β-D-glucopyranoside] [1]

花蕾含β-胡萝卜素β-carotene),叶黄素lutein),花药黄质antheraxanthin隐黄质cryptoxanthin菊黄质chrysanthemaxanthin木槿粘液质hibiscus-mucilageSF [1]

 
【药理作用】

1.抑制黑色素的产生和预防雀斑等的形成:木槿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以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可使皮肤光洁。1020μl 1%木槿提取物涂于被紫外线B180ml/cm2)照射过的6周龄DBA/2型小鼠的外耳,每日1次,连续7天,可使每平方毫米多巴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1]

2.抗氧化:木槿花提取液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1g木槿花清除DPPH.的能力相当于5.19mg维生素C,其抗氧化能力相当于9.12mg维生素C[2]

3.抑菌:木槿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其经121oC高温处理,仍具有抑菌作用[2]

4.抗肿瘤:从木槿皮中分得7个单体化合物,其中的古柯三醇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3]。木槿花和果8g/kg灌胃给药,连续10天,其中木槿花对体内小鼠肉瘤S37S180有显著抑制作用,木槿果对S37S180、艾氏腹水癌EAC有明显抑制作用[4]

 
【临床试验】

痢疾:白木槿、冰糖各50g,开水炖服,每日一剂。共治疗13例,其中服药2天痊愈者5例;3天者5例;4天者3[1]

 
【药性】 味甘、苦,性凉。  
【功效与主治】

清热凉血,利湿解毒。主治肺热咳嗽,咳血,肠风下血,赤白下痢,痔疮出血,白带,疮疖痈肿,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鲜者3060g。外用适量,研末或鲜品捣烂调敷。  
【使用注意】  
【传统用法】

1.疮疖:鲜木槿花,捣烂外敷,干则更换。(《安徽中草药》)

2.风痰壅逆:木槿花晒干焙研,每服一二匙,空心沸汤下,白花尤良。(《纲目》引《简便单方》)

3.盗汗:取木槿花开而再合者,焙干为末,每用一钱,猪皮煎汤调下,食后临卧。(《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4.反胃:木槿花,阴干为末,陈米汤调送三五口,不转,再将米饮调服。(《袖珍方》懂花散)

5.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913朵。酌加开水和冰糖炖半小时,饭前服,每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

6.下痢噤口:红木懂花去蒂,阴干为末,先煎面饼二个,醮末食之。(《济急他方》)

7.痔疮出血:木槿花、槐花炭各15g,地愉炭9g。煎服。

8.湿热白带:木槿花30g,猪瘦肉120g。水炖,食肉喝汤。(78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9.白带:白木槿花、败酱草、白鸡冠花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福建药物志》)

 
【毒理学】

诺福克岛木槿的茸毛可引起皮炎[1]

 
【制剂】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354(4360).

药理作用:

[1]廖茂梁.木槿提取物用作黑色素抑制剂预防雀斑等的形成.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4,19(6):270.

[2]金月亭,应铁进.木槿花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中国食品学报,2008,(03):37.

[3]张恩娟.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37.

[4]李海生,申爱军,李静.木槿果花对小白鼠移植性肿瘤抑制作用的观察.河南肿瘤学杂志,1994,(03):175.

临床试验:

[1]廖忠贵.木槿花治疗痢疾十三例.福建中医药,1960,8:42.

毒理学:

[1]SouthcottRv.Med J Aust,1992,156(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