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 | 石韦 | |
【拼音名称】 | Shiwei | |
【英文名称】 | Pyrrosla lingua(Thunb). | |
【拉丁名】 | Folium Pyrrosiae | |
【科属分类】 | 水龙骨科 | |
【功效分类】 | 利水渗湿药 | |
【药物图片】 | 原植物图片 | 药材图片 |
|
|
|
【别名】 | 石苇,石皮,石兰,庐山石韦,光板石韦,有柄石韦,金背茶匙,金星草,生扯拢,虹霓剑草,石剑,潭剑,金汤匙,石背柳,飞刀剑,肺心草,肺筋(金)草,蜈蚣七,铺地蜈蚣七,七星剑,大号七星剑,一枝箭,山紫刀,木上蜈蚣,蛇舌风,大连天草,箭戟藏,长柄石苇,石茶,金茉匙,飞惊草,单叶草,刀尖药,刀口药,刀箭药,石茶叶,金星石苇。 | |
【来源】 |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Bak.)Ching、石韦Pyrrosia lingua(Thunb.)Farwell或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Christ)Ching的干燥叶。 |
|
【植物形态】 | 大叶石韦 一石韦:叶柄近圆柱形,棕色或棕黑色,长6~15厘米,有纵沟,无毛或疏被星状毛;叶片扭曲皱卷,平展后呈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叶基楔形至圆形,全缘,叶面棕色或灰棕色,无毛或疏具星状毛,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背面密被中心具红色圆点的粉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较粗短,有的叶表面几乎全部布有孢子囊群。叶片革质,稍脆易折。气无,味淡。 二庐山石韦:与石韦相似,惟叶柄较长,无毛;叶片皱缩,较大,长圆状披针形,叶基阔楔形、圆形、近心形或稍呈耳形,显著不对称,背面星状毛的分枝较粗,有的叶片具棕色圆形孢子囊群,与中脉约成60°角斜出平行排列,分布近乎整个叶面,其内常见红色光泽的孢子囊环带。厚革质,坚硬而脆。气无,味微苦。三毡毛石韦:叶柄有数条纵槽,有毛;叶片扭曲卷皱,披针形,基部楔形至阔楔形,对称,背面密布灰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细长,有的叶上半部布有孢子囊群。革质,稍硬。气无,味淡。 小叶石韦 一有柄石韦:叶柄被棕色星状毛,有1纵浅槽,内密生毛;叶片卷曲成筒状,广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先端钝,叶基楔形,全缘,叶面灰棕色,无毛或疏被星状毛,散布黑色圆形小凹点,背面密生粉棕色的中心有红点的星状毛,毛的分枝较短粗,中脉明显,侧细脉均不显。薄革质。气无,味微苦。 二北京石韦:叶柄扁平,细长扭曲,有毛;叶片扭曲卷皱,线状披针形或近线形,叶基窄楔形下延成叶柄边缘;叶面浅黄绿色,无毛,背面密被较薄的灰棕色星状毛,毛的分枝细长,叶片背面几乎全部或大部生有孢子囊群。薄革质。气无,味微苦。三西南石韦:与北京石韦相似,惟叶的背面被较厚而松的星状毛,毛的分枝较长,呈长针状,深褐色,略有光泽。 |
|
【分布】 | 主产于中国浙江、湖北、河南、河北、江苏等地。此外,山东、辽宁、广西、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山西、安徽等地亦产。其中以浙江、湖北、江苏所产的大叶石韦质量为佳。 |
|
【采集加工】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 |
【药材性状】 | 大叶石韦以叶大、质厚、背面有毛为佳;小叶石韦以叶厚、整齐、洁净为佳。 | |
【生态学】 | 生于山野的岩石上,或树上。 |
|
【化学成分】 | 黄酮类成分:山柰酚(kaempferol)、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槲皮素(quercetin)、三叶豆苷(trifolin) 、异杧果苷(isomangiferin)、杧果苷(mangiferin)[1]。 萜类及甾体类成分:里白烯(diploptene) [1]、24-亚甲基-9,19-环羊毛甾-3β-醋酸盐(24-methylene-9,19-cyclolanost-3β-yl acetate)、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胡萝卜苷(daucosterol)[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2]。 有机酚酸类成分:3,4-二羟基苯丙酸 (3,4-dihydroxy phenylpropionic acid)[2]、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1]、咖啡酸(caffe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1,2]。 其他:蔗糖(sucrose)[1]、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α-生育酚(α-tocopherol)[2]。 |
|
【药理作用】 |
1.庐山石韦: 1.1.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小鼠口服庐山石韦提取物101(水煎浓缩液)、410、411、1A母及晶1均有明显镇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但均不及可待因。从小鼠半数致死量和镇咳有效剂量的比值来看,410用半数致死量的1/10即有明显镇咳效应,其效价高于原生药和其他成分。小鼠口服410,腹腔注射410、411、411-1C、1A母、晶4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酚红法)。在位气管袋的狗每天服410,连服3或6周,气管袋内的痰量未有明显变化,但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可使痰量减少,可能由于气管袋没有慢性炎症,痰液没有病理性增高之故。但各种提取物均无明显平喘作用(豚鼠组织胺喷雾法)。 1.2.对大鼠慢性气管炎的治疗作用:用二氧化硫刺激产生慢性气管炎后,每天口服410,10天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用药组浆液腺和粘液腺腺泡的体积都比对照组小,大、小 药材石韦(庐山石韦)支气管的杯状细胞均比对照组少,尤以小支气管中的减少较为明显。这与临床上用药后痰液减少的现象是符合的。此外,用药组的炎症以及上皮细胞的病变也比对照组轻,这可能和支气管内粘液的分泌、积聚减少,改善了局部及全身情况有关。是否庐山石韦本身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2.有柄石韦: 2.1.镇咳平喘作用:小鼠口服庐山石韦提取物(水煎液)及异芒果甙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但不及可待因的作用明显。有柄石韦水煎浓缩后之乙醇提取液,用石灰乳调节至pH=9,滤液先后通过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树脂,流出浓减压蒸干得浓缩Ⅰ号,阴离子应用5%氢氧化钠洗涤,洗脱液经中和,冷冻,去盐,蒸干得浓缩Ⅱ号。小鼠口服浓缩Ⅰ号及Ⅱ号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Ⅰ号的镇咳效果与可待因相近。经药理筛选延胡索酸2g/kg、咖啡酸0.3g/kg,或异芒果甙0.8g/kg灌胃,对小鼠SO2引咳均有镇咳作用。经小鼠酚红法试验,异芒果甙0.4g/kg或咖啡酸0.8g/kg腹腔注射或异芒果甙3.1g/kg灌胃,均有祛痰作用,但庐山石韦水煎浓缩液15g/kg腹腔注射和50g/kg灌胃均无祛痰作用,可能是剂量不够。也有减少支气管液的分泌作用。 2.2.抗菌作用:100%石韦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 2.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异芒果甙具有显著的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在原代人胚肌皮单层细胞培养上25-250ug/ml的异芒果甙与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直接作用、药物在病毒感谢同时以及先感染病后给药或先给药后感染均能显著抑制HSV-Ⅰ所致细胞病变,在同样浓度时,其作用较其它药为强;异亡果甙>碘苷>无环鸟苷>亡果甙>环胞苷(平均空斑减数率分别为69.5%、67.6%、63.3%、56.8%及56.6%)。 2.4.其它作用:石韦能增强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并有某些抗癌作用。将石韦以热水浸出再冷冻干燥,使浓度为样品的750mg/ml浓度时,在体外试验中,对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抑制率为42%。 |
|
【临床试验】 | 1.治疗支气管哮喘: 4~9岁每日用石韦全草5钱,10~15岁1两,16岁以上1.5两。每两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趁热加入冰糖1两,分3次服,3天为一疗程。观察11例,服药后喘息消失者7例,减轻者2例,无改变者2例。多数在服药的当天哮喘症状即开始平息,其他症状于次日或第3天消失,但停药后往往仍有复发,复发时间最短者为2周。复发时再用同法治疗,仍然有效。 2.治疗慢性气管炎: 曾采用庐山石韦单味煎剂、冲剂、提纯石韦"410"糖浆及复方庐山石韦冲剂进行临床观察,均取得不同程度疗效,其中以石韦"410"糖浆的效果较为满意。一煎剂:鲜庐山石韦全草每天1.6两(第一疗程用全草,第二疗程去毛、叶柄及主脉),头煎加水300毫升,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加水150毫升,沸后煎20分钟。混合2次煎液,以8层纱布过滤,分2次服。疗效:第1疗程服药人数计21例,有效率为47.6%,其中显效1例。服药2个疗程的16例,有效率为87.5%,其中显效1例。副作用主要有心馆,胸骨后不适,饥饿感,尿量增多及头晕,停药后症状即消失。二冲剂:日服3次,每次1包,相当于生药1两。治疗117例,服药一个疗程的有效率为47%,其中显效12例,好转43例,无效62例;两个疗程的有效率为57.6%,其中近期控制者3例,显效22例,好转39例,无效47例。继续服用到3、4个疗程时,有效率可增至87.5%与82%,显效率增为46.2~51%。说明延长疗程,可提高疗效。三提纯石韦"410"糖浆:每天2次,每次15毫升(相当生药1.5两),10天为一疗程,共服二个疗程。治疗40例,第一疗程有效者31例(78.2%),其中显效16例(40%);继续服用第二疗程的36人,有效率为88.9%,显效率为55.6%。个别患者每天服3次,疗效更为显著。四复方石韦冲剂:用庐山石韦15两,江剪刀草1两,煎成浓汁,焙干,制成粉末,加适量糖粉,每天分3次,开水冲服。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78例,有效者200例(72%);其中近期控制13例,显效51例(23%)。大多数患者在服药2~3天后见效。在使用石韦各种剂型,特别是提纯石韦"410"糖浆过程中看出,石韦具有良好的消痰作用,一般治疗1~2天后,痰量减少,粘稠度减低,咯痰转爽。这对改善通气功能,防止继发感染,从而减少对组织细胞的损害,促进病变的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复方石韦(与江剪刀草合用)镇咳作用较单味石韦为佳,平喘作用两者均较差,消炎效果也不佳。 用有柄石韦全草,压榨去毛及孢子,水煎制成糖浆。第1~4日,按每天含生药1两分3次服。第5~10日,每天剂量加倍。第11~15日照第1~4日剂量服。治疗50岁以上的重症患者12例,其中喘息型8例,有效5例,基本治愈2例,显效1例,进步2例;单纯型4例,仅有1例显效。说明石韦糖浆对喘息型患者疗效较好。 3.治疗急、慢性肾炎及肾盂肾炎 一煎剂:取有柄石韦叶20片左右(相当于2~3克),加水500~1000毫升,每日1剂,煎分2次服。亦可用开水浸泡,当茶饮。 二片剂:每片含生药0.5克,每次2~3片,日服3次。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39例,36例有效;肾盂肾炎20例,17例有效。据观察,服药2~3天后,尿量即增多,浮肿逐渐消退。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以3个月左右为一疗程,急性肾小球肾炎疗程为10天左右。 |
|
【药性】 | 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 | |
【功效与主治】 | 利水通淋,清肺化痰,凉血止血。主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痰热咳喘,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及外伤出血。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 | |
【使用注意】 | 阴虚及无湿热者禁服。 |
|
【传统用法】 |
1.治血淋:石韦、当归、蒲黄、芍药各等分。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石韦散) 2.治淋浊尿血:石韦、猪鬃草、连钱草各五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3.治石淋:石韦(去毛)、滑石各三分。上二味,捣筛为散,用米汁若蜜服一刀圭,日二服。(《古今录验》石韦散) 4.治尿路结石:石韦、车前草各一两,生栀子五钱,甘草三钱。 药材石韦(有柄石韦)水煎二次,早、晚各服一次。(《南昌医药》(1):14,1972) 5.治心经蕴热,传于小肠,始觉小便微涩赤黄,渐渐不通,小腹膨脝:石韦(去毛,锉)、车前子(车前叶亦可)等分。上浓煮汁饮之。(《全生指迷方》石韦汤) 6.治痢疾:石韦全草一荫,水煎,调冰糖五钱,饭前服。(《闽东本草》) 7.治崩中漏下:石韦为末,每服三钱,温酒服。(《纲目》) 8.治咳嗽:石韦(去毛)、槟榔(锉)等分。上二味,罗为细散,生姜汤调下二钱匕,(《圣济总录》石韦散) 9.治慢性气管炎:石韦、蒲公英、佛耳草、一枝黄花各-两。水煎浓缩,分二次服。(中医研究院《攻克慢性气管炎资料选编》30,1971) 10.小便淋痛。用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取一小撮,水送服。 11.便前有血。用石韦研为末,以茄子枝煎汤送服二钱。 12.气热咳嗽。用石韦、槟榔,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 13.崩中漏下。用石韦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 |
|
【毒理学】 |
小鼠灌服庐山石韦水煎剂、煎剂提取物、异芒果苷的LD50分别为90g/kg,48g/kg和4.65g/kg[1]. |
|
【制剂】 |
1.荡涤灵颗粒:由石韦、车前子(炒)、猪苓、虎杖、知母、黄连、地龙、琥珀、赤芍、黄芪、当归、地黄、甘草组成。 2.复方石淋通片:由广金钱草、海金沙、石韦、滑石粉、忍冬藤组成。 3.复方石韦片:由石韦、萹蓄、苦参、黄芪组成。 4.五淋丸:由海金沙、石韦(去毛)、木通、琥珀、茯苓皮、栀子(姜制)、黄连、川芎、当归、白芍、地黄、甘草组成。 5.复方金钱草颗粒:由广金钱草、车前草、石韦、玉米须组成。 6.排石颗粒:由连钱草、车前子(盐水炒)、苘麻子、木通、石韦、瞿麦、滑石、徐长卿、忍冬藤、甘草组成。 7.五淋化石丸:由广金钱草、海金沙、车前子、石韦、琥珀、沙牛、鸡内金、泽泻、延胡索(醋制)、黄芪、甘草组成。 8.结石通片:由广金钱草、鸡骨草、海金沙草、车前草、玉米须、石韦、茯苓组成。 9.妇科分清丸:由黄连、栀子、木通、滑石、石韦、海金沙、当归、白芍、川芎、地黄、甘草组成。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第2册:253-258(总0723). [2] 王楠,王金辉,程杰,李铣.有柄石韦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3,20(6):425-427. [1].上海第一医学院,等,医药工业,197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