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黄牛木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黄牛木
【拼音名称】 Huangniumu  
【英文名称】 Yellow Cow wood  
【拉丁名】 Radix Cratoxyli Cochinchinchinense  
【科属分类】 藤黄科
【功效分类】 利水渗湿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雀笼木,黄芽木  
【来源】

为藤黄科植物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 (Lour.) Bl.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树干下部有簇生的长枝刺。枝条对生,幼枝略扁,无毛,淡红色。单对叶生;叶片薄革质或纸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9cm,宽23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两面均无毛,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有透明腺点及黑点。聚伞花序有花13朵,腋生及顶生;花粉红色;萼片5,椭圆形,有黑色纵腺条,果时增大;花瓣5,长为萼片的2倍,先端圆形,基部楔形,脉间有黑腺纹;雄蕊合生成3束,粗短;腺体3,盔状,先端增厚反曲;子房上位,3室。蒴果椭圆形,有宿存花萼。种子一侧有翅。

 
【分布】

主产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根圆柱形,弯曲。直径0.52cm。多切成段。表面灰褐色至红棕色。有明显纵纹,栓皮薄而多层,易脱落成小片状。皮部薄,剥落处显棕色,有纵纹。质坚硬,难折断。横切面皮部红黑色,木部棕红色。味甘,微苦。

 
【生态学】

野生于向阳杂木林中。喜湿润、酸性土壤,丘陵、山地的疏林或灌丛中 。 

 
【化学成分】

黄牛木的叶含α-D-乙基葡萄糖苷(α-D-glucopyranoside),2-羟基-2-环戊烯-1-酮(2-hydr oxy-2-cyclopenten-1-one),棕榈酸(palmitic acid),棕榈酸乙酯(ethyl palmitate),儿茶酚(pyrocatecho l),软木三萜酮(friedlan-3-one),戊二酸酐[2H-pyran-263H-dione],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油酸(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乙酯(ethyl oleate),硬脂酸乙酯(ethyl stearate),穿贝海绵甾醇(clionasterol),维他命Evitamin E[1]

 
【药理作用】


 
【临床试验】

急性黄疽型肝炎:采用黄牛木叶()2两,鬼针草全草()2两,放800ml水煎至300ml,即每100ml含生药67g。成人每次口服150ml,儿童酌减,每日2次。20天为1疗程。本组中有37例加服酵母片及维生素C。治疗43例,治愈39(90.7%),好转4;治愈日期最短21天,最长32夭,平均26.6[1]

 
【药性】

味甘、微苦,性凉。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与主治】

清热解毒,化湿消滞,祛瘀消肿。主治感冒,中暑发热,黄疸,泄泻,痈肿疮疖,跌打损伤。嫩叶作清凉饮料,能解暑热烦渴。

 
【用法用量】

内服:根、树皮煎汤,915g,鲜品1530g;鲜叶适量,泡茶或煎汁含咽。

 
【使用注意】


 
【传统用法】


 
【毒理学】  
【制剂】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王建荣,王茂媛,赖富丽,.黄牛木叶脂溶性成分研究.热带农业科学,2009,29(12):31.

药理作用:

临床试验:

[1]五三二O三部队医院. 黄牛木、鬼针草治疗43例急性黄疽型肝炎初步观察.人民军医,1975(8):35.

毒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