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含羞草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含羞草
【拼音名称】 Hanxiucao  
【英文名称】 Sensitiveplant Herb  
【拉丁名】 Mimosae Pudicae Herba  
【科属分类】 豆科
【功效分类】 清热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知羞草,怕羞草,喝呼草,惧内草,怕丑草,望江南,感应草。  
【来源】

为豆科植物含羞草Mimosa pudica L.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披散半灌木状草本。有散生,下弯的钩刺及倒生刚毛。叶对生,羽片常4;托叶披针形,有刚毛。小叶1020对,触之即闭合而下垂;小叶片线状长圆形,长813m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略偏斜,边缘有疏生刚毛。头状花序具长梗;花小,淡红色;苞片线形,边缘有刚毛;萼漏斗状,极小,短齿裂;花冠钟形,上部4裂,裂片三角形,外面有短柔毛;雄蕊4,基部合生,伸出花瓣外;子房有短柄,花柱丝状,柱头小。荚果扁平弯曲,先端有喙,有34节,每节有1颗种子,荚果边缘波状,具刺毛,成熟时荚节脱落。种子阔卵形。

 
【分布】

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无明显地理分布分区,华东、华南、西南等省区较为常见。

 
【采集加工】

秋,冬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

茎枝圆柱形,直径0.51cm,表面棕黄至棕褐色;被钩刺及倒生刚毛;偶数羽状复叶,小叶线状长圆形,长约0.81.3cm,边缘有疏生刚毛;头状花序,淡红色,具长梗。气微。

 
【生态学】

含羞草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在湿润的肥沃土壤中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耐寒,喜光,但又能耐半阴,现多做家庭内观赏植物养植。一般生于山坡丛林中及路旁的潮湿地。

 
【化学成分】

本品全草含含羞草苷(mimoside),含羞草碱(mimosine)D-松醇(D-pinitol),还含硒化合物(selenium compound),其中一种为亚硒酸盐(selenite),还含鞣质(tannin),蛋白质(protein)2′′-O-鼠李糖基荭草素(2′′-O-rhamnosylorientin)2′′-O-鼠李糖基异荭草素(2′′-O-rhamnosy lisoorientin)。叶中含收缩性蛋白质(contractile protein),三磷腺苷(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和三磷腺苷酶(ATPaseadenosine triphosphatase),亦含含羞草碱(mimosine),含羞草苷(mimoside)D-松醇(D-pinitol)和硒化合物等。种子油中的脂肪酸(fatty acid)组成为: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棕另含谷甾醇(sitosterol)。还含山萮酸(behenic acid),粘液质(phlegm),硒化合物(selenium compound),其中一种为亚硒酸盐(selenite)[1]

本品根含血红蛋白(hemoglobin)和数种硒化合物(selenium compound),其中一种为亚硒酸盐(selenite)[2]

 
【药理作用】

1.抑制碱性磷酸酶[1,2]:饲料中含0.5%~1.0%的含羞草碱即可使大鼠或小鼠生长停滞、脱发、白内障[3]。含羞草碱具有可逆的细胞周期抑制,对未孵化非洲爪蟾卵核糖体DNArDNA)的复制有可逆性抑制作用。此外,含羞草碱与胸腺嘧啶化学结构的高度相似性说明,含羞草碱很有可能在DNA复制过程中直接与胸腺嘧啶进行竞争以阻止DNA复制起始及(或)链延伸,对进一步确认含羞草碱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性[4]

2.止咳、祛痰:小鼠灌服含羞草根煎剂有明显止咳作用,但祛痰作用不显著[5]

3.对平滑肌的作用:含羞草根煎剂对离体兔回肠有明显的抗乙酰胆碱作用,抽提物1号(生物碱)作用也很显著、抽提物3号(黄酮苷)及4号(内酯性物质)抗乙酰胆碱作用均较弱[5]

4.抗菌:含羞草根在试管内对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卡他双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亦有作用,但对肺炎链球菌、甲型和乙型链球菌及流感杆菌作用微弱。总生物碱和根煎剂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鼻病毒17型有抑制,对腺病毒7型不敏感 [5]  
【临床试验】 1.带状泡疹:含羞草鲜品捣烂外敷。136例带状疱疹,病程最短1日,最长10日,平均4.4日。用法每日用含羞草鲜品捣烂外敷,每日1次,连用7日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结果:治愈87例,显效24例,好转10例,无效15例。不良反应6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4例有胃肠道不适,2例头痛头晕[1]  
【药性】

味甘、涩、微苦,性微寒;有小毒。

 
【功效与主治】

凉血解毒,清热利湿,镇静安神。主治劳伤咳血,鼻衄,血尿,感冒,小儿高热,支气管炎,肝炎,胃炎,肠炎,结膜炎,泌尿系结石,水肿,神经衰弱,失眠,疮疡肿毒,带状疮,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g30g,鲜品3060g;或炖肉。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

孕妇禁服。

 
【传统用法】

1. 无名肿毒,带状疱疹:鲜含羞草全草{或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2. 跌打损伤:含羞草、伸筋草各l5g。煎水,加酒少许,温服。(《安徽中草药》)含羞草60g,元胡9g。研末,洒拌匀外敷。(《青岛中草药手册》)

3. 劳伤咯血:含羞草9g,仙鹤草、旱莲草、藕节各15g,水煎服。或含羞草、姜黄各等量研末,每次1.53g,每日2次,酌情加酒冲服。(《安徽中草药》)

4. 急性肝炎:含羞草全草1560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5. 胃肠炎、泌尿系结石:含羞草15g,木通10g,海金沙10g,车前草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6. 神经衰弱,失眠:含羞草9g,夜交藤30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7. 小儿高热:含羞草9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毒理学】

小鼠服含羞草根煎剂20g/kg,活动减少,5只中1只腹泻,24小时内无死亡。灌服250g/kg,小鼠活动减少,腹泻,5只中2只死亡[1]

 
【制剂】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574(329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574(3300).

药理作用:

[1]ChangL T. C A,1961,55:167B9f.

[2]Tsai KC. C A,1962, 56: 2709g.

[3]SallmannL V. C A,1960, 54:17687h.

[4]刘力,王树蕙.含羞草碱可与脱氧胸苷三磷酸在DNA复制点直接竞争.科学通报,1999,44(11):1186.

临床试验:

[1] , 仓尧卿,李卫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与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的关系.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281:2224.

毒理学: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