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 | 虎耳草 | |
【拼音名称】 | Hu'ercao | |
【英文名称】 | Saxifraga | |
【拉丁名】 | Herba Saxifragae | |
【科属分类】 | 虎耳草科 | |
【功效分类】 | 解表药 | |
【药物图片】 | 原植物图片 | 药材图片 |
|
|
|
【别名】 | 老虎耳,丝棉吊梅,耳聋草,红线草,红线绳,水耳朵,倒垂莲。 | |
【来源】 | 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a punctata L.的全草。 |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小草本,冬不枯萎。根纤细;匍匐茎细长,紫红色,有时生出叶与不定根。叶基生,通常数片;叶片肉质,圆形或肾形,直径4~6cm,有时较大,基部心形或平截,边缘有浅裂片和不规则细锯齿,上面绿色,常有白色斑纹,下面紫红色,两面被柔毛。花茎直立或稍倾斜,有分枝;圆锥状花序,轴与分枝,花梗被腺毛及绒毛;苞片披针形,被柔毛;萼片卵形,先端尖,向外伸展;花多数,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下方2瓣特长,椭圆状披针形,上方3瓣较小,卵形,基部有黄色斑点;雄蕊10,花丝棒状,比萼片长约1倍,花药紫红色;子房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细小。蒴果卵圆形,先端2深裂,呈喙状。 | |
【分布】 | 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
【药材性状】 | 全体被毛。单叶,基部丛生,叶柄长,密生长柔毛;叶片圆形至云肾形,肉质,宽4~9cm,边缘浅裂,疏生尖锐齿牙;下面紫赤色,无毛,密生小球形的细点。花白色,上面3瓣较小,卵形,有黄色斑点,下面2瓣较大,披针形,倒垂,形似虎耳。蒴果卵圆形。气微,味微苦。 | |
【生态学】 | 生于海拔400-4500m的林下、灌丛、草甸和阴湿岩石旁。 | |
【化学成分】 | 本品含有岩白菜素(bergenin),槲皮苷(quercitrin),槲皮素(quercetin),没食子酸(ga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及反甲基丁烯二酸(mesaconic acid)[1]。 | |
【药理作用】 |
1.强心作用:离体蛙心滴加虎耳草压榨的鲜汁滤液或1:1乙醇提取液0.01ml,均显示一定强心作用。提取液去钙后对心脏仍有兴奋作用,但较去钙前弱。本品强心作用较氧化钙发生慢,持续时间较长[1]。 2.抑菌:虎耳草乙醇提取物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2]。 3.利尿:麻醉犬及清醒兔静脉注射虎耳草乙醇提取液1ml/kg,呈现明显利尿作用。将提取液中所含苷类破坏后,仍有一定利尿作用[1]。 4.诱导细胞凋亡:虎耳草提取物体外可抑制大鼠成纤维细胞[3]和人前列腺癌细胞[4]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
【临床试验】 | 前列腺增生:虎耳草制剂治疗确诊患者32例,其中13例采用虎耳草针剂经会阴部前列腺内注射,每侧2ml,5日至7日注射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8例采用虎耳草栓剂,每天1次,肛门内给药,3个月为1个疗程;11例使用虎耳草针剂经阴部前列腺内注射,同时虎耳草栓肛门内给药。对于合并尿路感染者先用抗菌素治疗;合并急性尿潴留者应先导尿处理;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禁忌经会阴部前列腺内注射给药。于治疗前后对前列腺体积,残余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四项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 [1]。 |
|
【药性】 | 味苦、辛,性寒;有小毒。归肺、肝经。 | |
【功效与主治】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风热咳嗽,急性中耳炎,风疹瘙痒。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外用:捣汁滴或煎水熏洗。 | |
【使用注意】 | 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 | |
【传统用法】 |
1. 冻疮溃烂:鲜虎耳草叶捣烂敷患处。(《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2. 痔疮:虎耳草一两,水煎,加食盐少许,放罐内,坐熏,一日二次. 3. 肺痈吐臭脓 虎耳草四钱,忍冬叶一两。水煎二次,分服。 4. 吐血:虎耳草三钱,猪皮肉四两。混同剁烂;做成肉饼,加水蒸熟食。(2~4方出自《江西民间草药》) 5. 风丹热毒,风火牙痛:鲜虎耳草一两,水煎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6. 荨麻疹:虎耳草、青黛。煎服。(《四川中药志》) 7. 风疹瘙痒,湿疹:鲜虎耳草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8. 血崩:鲜虎耳草一至二两,加黄酒、水各半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
【毒理学】 |
家兔35ml/kg 鲜汁灌胃,24小时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第二日重复给60 ml/kg,观察3天,也未见任何不良反应[1]。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罗厚蔚,吴葆金,陈节庵,等.虎耳草有效成分的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8,19(1):1. 药理作用: [1]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第2版(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876. [2]刘世旺,徐艳霞.虎耳草乙醇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6):481. [3]张立石,丁家欣,张秋海,等.虎耳草提取物对大鼠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l2):920. [4]丁家欣,张立石,张玲.虎耳草提取物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2):905. 临床试验: [1]居龙涛.虎耳草制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79. 毒理学: [1]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第2版(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8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