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凌霄花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凌霄花
【拼音名称】 Lingxiaohua  
【英文名称】 Chinese Trumpetcreepet Flower  
【拉丁名】 Flos Campsis  
【科属分类】 紫葳科
【功效分类】 活血化瘀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紫葳花,爱花,凌甘花,堕胎花,藤萝花,吊墙花,杜灵霄花。  
【来源】 为紫葳科植物凌霄Gampsis grattdiflora (Thunb) K. Schum.花。  
【植物形态】

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借气根攀附于其它物上。茎黄褐色具棱状网裂。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6cm,宽1.53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等大,边缘有粗锯齿。 两面无毛,小叶柄着生处有淡黄褐色束毛。花序顶生,圆锥状,花大;花萼钟状,不等5裂,裂至筒之中部,裂片披针形;花冠漏斗状钟形,裂片5,圆形,橘红色,开展;雄蕊422短;子房上位,2室,基部有花盘。蒴果长如豆荚,具子房柄;2裂及瓣裂。种子多数,扁平,有透明的翅。

 
【分布】

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

 
【采集加工】

 79月采收、择晴天摘下刚开放的花朵、晒干。

 
【药材性状】

花多皱缩卷曲。完整者长35.5cm;花萼钟状,长约2cm,棕褐色或棕色,质薄,先端不等5深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萼筒表面有10条纵脉,其中5条明显、花冠黄棕色或棕色,完整者展平后可见先端5裂、裂片半圆形,下部联合成漏斗状,表面可见细脉纹,内表面较明显; 冠生雄蕊4,二强,花药呈字形,黑棕色;花柱1枚,柱头圆三角形。气微香,味微苦、酸。

 
【生态学】

为落叶藤木,借气生根攀援它物向上生长。喜阳,略耐阴,喜排水良好的土壤,较耐水湿,并有一定的耐盐碱性能力。花期6-9

 
【化学成分】

花中含芹菜素(apigen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 ,花青素-3-芸香糖苷(anthocyanidin-3-rutinoside[2]。挥发性成分主要有糠醛(furfural),5-甲基糠醛 5-methfurfural),糠醇(furfurylalchol)和2-乙酰糠醛(2-acetylfurfural[3]
    
叶中含环烯醚萜成分、黄酮苷成以及含苦味的苯丙醇苷成分[1]。其环烯醚萜(iridoid)成分包括紫葳campenoside),5-羟基紫葳5-hydroxycampenoside),黄钟花tecomoside),8-羟基紫葳campsiside),58-二羟基紫葳5- hydroxycampsisde),凌霄cachineside[1]。黄酮成分主要有柚皮素-7-双鼠李糖[naringenin-7-O-α-L-rhamnosyl1→4rhamnoside],二氢山柰酚-3-鼠李糖苷-5-O-β-D-葡萄糖dihydrokaempferol-3-α-L-rhamnoside-5-O-β-D-glucoside[1]苯丙醇苷成分包括紫葳新campneoside及洋丁acetoside[1]此外,还含生物碱草苁蓉醛碱(boschniakine[1]

 
【药理作用】

抗菌:凌霄茎叶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痢疾杆菌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1]

 
【临床试验】  
【药性】

辛,微寒。归肝经。

 
【功效与主治】

破血通经,凉血祛风。主治血瘀经闭、月经不调,癥瘕积聚,风热痒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传统用法】

1.皮肤湿癣:凌霄花、羊蹄根各等量,酌加枯矾,研末搽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2.通身痒:凌霄花为末,温酒服一钱。(《医学正传》)

3.暴耳聋:凌霄花杵烂,取自然汁灌耳内。(《斗门方》)

4.消渴,饮水过多不瘥:凌霄花一两,捣碎。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渣,分温三服。(《圣惠方》)

5.女经不行: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下。(《徐氏胎产方》)

6.崩中漏下血:凌霄花末,温酒方寸匕,日三。(《广利方》)

 

 
【毒理学】  
【制剂】

1、和络舒肝胶囊:由柴胡、郁金、香附(制)、木瓜、鳖甲(炙)、海藻、昆布、土鳖虫、蜣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凌霄花、五灵脂、大黄、虎杖、茵陈、半边莲、黑豆、地黄、玄参、白术(炒)、当归、白芍、制何首乌、熟地黄组成。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417,419.

[2]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005,1021.

[3]Ueyama Yoshitaka etal. The essential oil from theflowers of campsis grandiflora(Thunb.) K. Scham.From china, Flavour FraganceJ,1989,4(3):103. Cf,BA,38,123965.

药理作用:

[1]零陵地区卫生防疫站.湖南医药杂志,1974,(4):50.

临床试验:

毒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