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小蓟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小蓟
【拼音名称】 Xiaoji  
【英文名称】 Common Thistle  
【拉丁名】 Cirsii Herba  
【科属分类】 菊科
【功效分类】 止血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刺儿菜,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刺萝卜,小蓟姆,刺儿草,小刺盖。  
【来源】

为菊科植物刻叶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 Willd.) Kitam.的全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茎直立,无毛或被蛛丝状毛。基生叶花期枯萎;下部叶和中部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5cm,宽1.514 cm,先端钝或圈形,基部楔形,通常无叶柄,上部茎叶渐小,叶缘有细密的针刺或刺齿,全部茎叶两面同色,无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雌雄异株;总苞片6层,外层甚短,长椭圆状披针形。内层披针形,先端长尖,具刺;雄花花药紫红色;雌花花冠紫红色。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略扁平;冠毛羽状。

 
【分布】

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外的全国各地。

 
【采集加工】

56月盛花期,割取全草晒干或鲜用。可连续收获34年。

 
【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长3045cm,直径24mm,表面绿色或微带紫棕色,有纵梭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空。叶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波状。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冠多脱落,冠毛羽状常外露。气弱,味微苦。

 
【生态学】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于海拔140米至265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丛中、田间、林缘及溪。

 
【化学成分】

本品带花全草含芸香苷(rutin),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氯化钾(potassium chloride),刺槐素(acacetin),酪桉(tyramine),蒙花苷(linarin)即刺槐苷(acaciin),也即刺槐素-7-鼠李糖葡萄糖苷(acacetin-7-rhamnoglucoside),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φ-蒲公英甾醇乙酸酯(φ-taraxasteryl acetate),薄公英甾醇(taraxasterol),三十烷醇(triacont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金合欢素(acacetin),芹菜素(apigenin),蓟黄素(cirsimaritin),蓟黄素-4′-O-芸香糖苷,柳穿鱼苷(pectolinarin),丁香苷(syringin),粗毛豚草素-7-新橙皮糖苷(hispidulin-7-neohesperidoside[1-3]5, 7-二羟基黄酮(5,7-dihydroxyflavone),7-葡萄糖酸-5,6-二羟基黄酮(baicalin),乌苏甲酯(methylursolate),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和胆甾醇(cholesterol[4]

 
【药理作用】

1.止血:10%的小蓟浸剂可明显缩短出血时间,水煎液,醚提取液具有缩短小鼠凝血、止血作用时间,小蓟去钙的水煎剂同样具有缩短小鼠的凝血、止血时间的作用,排除了小蓟止血作用是由于含钙量高的原因,止血有效成分是绿原酸及咖啡酸,止血主要通过使局部血管收缩,抑制纤溶而发挥作用。小蓟在170炮制炒炭的样品明显延长凝血时间,生小蓟及210炮制的小蓟炭样品均具有显著的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但小蓟炭的止血作用似更强[1]。小蓟的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总黄酮部位具有不同程度的止血、凝血和抗炎作用[2]

2.抗肿瘤:小蓟水提液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肝癌细胞HepG2、宫颈癌细胞HeLa、胃癌细胞BGC823生长有抑制作用,可使4种癌细胞形态上均发生皱缩、变圆、脱壁、裂碎等变化,抑制率最高可达86.03%。刺儿菜提取物10204080mg/lBEL-7402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3]

3.抗氧化:小蓟60%乙醇,50%甲醇,丙酮,蒸馏水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更为明显,水提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50%甲醇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4]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小蓟水煎剂和醇提物对离体兔心、豚鼠心房肌有增强收缩力和频率的作用,普萘洛尔可阻滞此作用。水煎剂能增强兔主动脉条的收缩作用,此作用可被酚妥拉明所拮抗,说明小蓟对肾上腺素能受体有激动作用,提取分离的有效成分酪胺对大鼠有显著升压作用。每克小蓟所含升压物质相当于去甲肾上腺素14μg,升压作用可为可卡因、麻黄碱增强,为麦角毒等所对抗。煎剂或酊剂按70mg/ kg 静脉注射,对麻醉犬、兔均有类似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同时肾容积和脾容积缩小;对离体蛙心及兔心亦呈类似肾上腺素的兴奋作用;对兔耳血管及大鼠下肢灌流均使血管显著收缩,这些作用的产生可能是儿茶酚胺类物质所致[5]

5.其他:醇浸剂1:30000 时对人型结核菌有抑制作用,而水煎剂对结核菌的抑制浓度要比此大300倍;其煎剂或酊剂对离体兔肠呈抑制作用[5]对肾炎具有治疗作用[3]

 
【临床试验】

1. 慢性支气管炎:以小蓟、石韦各25g,平地木30g组方而成的平韦小蓟汤,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疗程2周。治疗结果38例痊愈,10例有效,有效率达96%[1]

2.肾炎血尿:采用小蓟饮子(小蓟、通草、蒲黄、当归尾等)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西药常规治疗肾炎血尿30,并设单纯西药常规治疗30例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56.7%;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尿持续时间分别为(6.90±5.15 )周、(11.04±1.75 )[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

3.鼻衄:鲜小蓟全草150300g,洗净,捣烂如泥,加水10ml,再将药泥用纱布包好,绞出药汁,加红砂糖15g。分早、晚2次服下。共治疗44例,收效甚佳[3]

4.疮疡:采新鲜小蓟先后经0.1%过锰酸钾溶液及0.5%食盐水冲洗数次后,压榨取汁,静置1h,倾去上层清液,取深层绿色沉淀液体20m1和白凡士林80g调成药膏。治疗疮疡、外伤化脓及职业性盐卤外伤化脓共200,一般换药47次即可痊愈,未发现不良副作用[4]

 
【药性】

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脾经。

 
【功效与主治】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主治咳血,吐血,衄血,便血,血痢,尿血,血淋,崩漏,外伤出血,热毒疮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

虚寒出血及脾胃虚寒者禁服。

 
【传统用法】

1.高血压:小蓟、夏枯草各15g。煎水代茶饮。(《安徽中草药》) 

2.九窍出血:用小蓟一握,捣汁,水半盏和顿服。如无青者,以干蓟末,冷水调三钱匕服。(《卫生易简方》)

3.卒吐血及泻鲜血:小蓟叶,捣汁,温服。(《梅师集验方》)

4.吐血:小蓟、大蓟、侧柏叶各9g,仙鹤草、焦桅子各12g。水煎服。(《常用中草药图谱》)5.下焦结热,尿血成淋:生地黄、小蓟根、通草、滑石、山桅仁、蒲黄(炒)、淡竹叶、当归、藕节、甘草各等分。上嚼咀,每服半两,水煎,空心服。(《济生方》小蓟饮子)

6.崩中下血: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煎减半,温服。(《纲目》引《千金要方》)

7.妊娠胎坠后出血不止:小蓟根叶(锉碎〕、益母草(去根茎,切碎)各五两。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烂熟,去滓,至一大碗,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分作二服,日内服尽。(《圣济总录》)

8.妇人阴痒不止:小蓟,不拘多少,水煮作汤,热洗,日三用之。(《妇人良方》)

 
【毒理学】

大鼠每天给煎剂80g/kg灌胃,连续2周,并无明显毒性,肝、肾组织检查无特殊病理变化[1]

 

 
【制剂】

1.尿路通片: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鸡内金(炒)、泽泻、小蓟、郁金、延胡索(醋制)、芒硝组成

2.止血宝胶囊:小蓟组成

3.荷叶丸:何叶、藕节、大蓟(炭)、小蓟(炭)、白茅根(炭)、棕榈(炭)、栀子(焦)、知母、黄岑(炭)、地黄(炭)、玄参、当归、白芍、香墨组成

4.参茜固经颗粒:党参、地黄、白术(麸炒)、白芍(麸炒)、女贞子(制)、墨旱莲、茜草、槐米、大蓟、小蓟、蒲黄、山楂组成

5.清肝降压胶囊:制何首乌、桑寄生、夏枯草、槐花(炒)、小蓟、丹参、葛根、川牛膝、泽泻(盐炒)、远志(去心)组成

6.山菊降压片(山楂降压片):山楂、决明子(炒)、菊花、夏枯草、泽泻(盐制)、小蓟组成

7.肾炎灵胶囊:猪苓、茯苓、车前子(盐炒)、赤芍、栀子、大蓟、小蓟、地榆、马齿苋、茜草、当归、川芎、墨旱莲、女贞子、狗脊(烫)、地黄、山药组成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783(6814).

[2]Ingrid E.Biochem Syst Ecol, 2003,31(12):1353.

[3]Park J C.Phytochemistry,1995,39(1):261.

[4]周清,陈玲,刘志鹏,.小蓟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药材,2007,30(1):45.

药理作用:

[1]孙雷雷,陈毓,张丽,.小蓟及小蓟炭止血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04-1305.

[2]杨星昊,崔敬浩,丁安伟.小蓟提取物对凝血、出血及实验性炎症的影响.四川中医,2006,24(1):17-19.

[3]李丹,吴莲波,吴秉纯,.中药小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黑龙江中医药,2010,(3):46-47.

[4]梁倩倩,丁玲强,焦扬,.小蓟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河西学院学报,2008,24(5):45-47.

[5]陈毓,丁安伟,杨星昊,.小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述要.中医药学刊,2005,23(4):614-615.

临床试验:

[1]黄廷欣.祛瘀生新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新中医, 2001,33(01):66.

[2]陈能章,李方.小蓟饮子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肾炎血尿30.陕西中医,2008,29(4):504.

[3]任仓孝.生小蓟汁加红糖治疗鼻衄验案.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9,12(1):22.

[4]蔺永山.刺菜(小蓟)药膏及刺菜合剂配制经验介绍.药学通报,19608(2):80.

毒理学:

[1]张京小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例报告[J] .安徽医学,2005,26(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