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艳山姜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艳山姜
【拼音名称】 Yanshanjiang  
【英文名称】 Beautiful Galangal Seed  
【拉丁名】 Semen Alpiniae Zerumberis  
【科属分类】 姜科
【功效分类】 化湿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玉桃,草扣,大良姜,大草蔻,假砂仁,四川土砂仁,草豆蔻  
【来源】

为姜科植物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 (Pers.) Burtt.. et Smith.的果实。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叶大,互生;叶片披针形,长3060cm,两面均无毛。圆锥花序呈总状花序式,下垂,花序轴紫红色,被绒毛,分枝极短,每一分枝上有花12朵;小苞片椭圆形,白色,先端粉红色,蕾时包裹住花,无毛;小花梗极短;花萼近钟形,白色,先端粉红色,一侧开裂,先端2齿裂;花冠管较花萼为短,裂片长圆形,后方的1枚较大,乳白色,先端粉红色;侧生退化雄蕊钻状;唇瓣匙状宽卵形,先端皱波状,黄色而有紫红色纹彩;雄蕊长约25cm;子房被金黄色粗毛。蒴果卵圆形,被稀疏的粗毛,具显露的纵向条纹,先端常冠以宿萼,熟时朱红色;种子有棱角。

 
【分布】

主产于福建、广西、广东等地。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药材性状】

果实呈球形,两端略尖,长约2cm,直径1.5cm,黄棕色,略有光泽,有10数条隆起的纵棱,顶端具一突起,为花被残基,基部有的具果柄断痕。种子团瓣排列疏松,易散落,假种皮膜质,白色。种子为多面体,长45mm,直径34mm。味淡,略辛。

 
【生态学】

喜高温多湿环境,不耐寒,怕霜雪。生长适温为22-28℃,冬季温度不低于5℃。对光照比较敏感,光照不足,叶片则呈黄色,不鲜艳,光线过暗,叶色又会变深,土壤宜肥沃而保湿性好的壤土。

 
【化学成分】

本品挥发油含4-松油醇(4-terpineol),桉油醇(eucalyptol),γ-萜品烯(γ-terpinene),甲基异丙基苯(methyl isoproylbenzene),(+-4-蒈烯[+-4-carene],石竹烯(caryophyllene),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 oxid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芳樟醇(linalool),松油醇(terpineol),β-蒎烯(β-pinene)等[1],以及小豆蔻查耳酮(cardamonin),山姜素(alpinetin[2]

 
【药理作用】

1.镇痛:艳山姜精油(EOAz)(30100300 mg/kg)在20分钟内使小鼠的扭体次数由模型组的48.5次分别降至36.017.210.8次。EOAz100300 mg/kg)在30~180分钟观察期内延长了小鼠疼痛反应潜伏期。在福尔马林试验中,注射福尔马林后的最初5分钟为实验的第1阶段,15~30分钟为第2阶段。EOAz100 mg/kg时仅减少第2阶段的舔爪时间(38.53%),在300 mg/kg时使第12阶段的舔爪时间分别减少22%93.99% [1]

2.其他:大草蔻叶的水、醇提取物能抑制离体蛙心,收缩离体豚鼠肠管,对小鼠毒性很小[2]

 
【临床试验】

 
【药性】

味辛、涩,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与主治】

温中燥湿,行气止痛,截疟。主治心腹冷痛,脘腹胀满,呕吐泄泻,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种子或根茎39g,种子研末,每次5g。外用适量,鲜根茎捣敷。

 
【使用注意】

阴虚血少者慎用

 
【传统用法】

1. 阴疽:艳山姜根茎60g,生姜2片,江南香0.3g。共捣烂敷患处。

2. 胃痛:艳山姜、五灵脂各6g,共研末。每次3g,开水送服。(12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毒理学】  
【制剂】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吴万征,林焕泽,吴秀荣.艳山姜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质谱联用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25(4):33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607(7753).

药理作用:

[1]deAraújo Pinho F V S.艳山姜精油对小鼠的止痛作用〔英〕.Phytomedicine,2005,12(6/7):482.

[2]余传隆,黄泰康,丁志遵,.中药辞海(1).1.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