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蛇尾草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蛇尾草
【拼音名称】 Sheweicao  
【英文名称】 all-grass of Lance Herminium  
【拉丁名】 Herba Herminii Lancei  
【科属分类】 兰科
【功效分类】 解表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叉唇角盘兰(《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蛇含草、鸡心贝母(昆明)、人头七(陕西)、土贝母(滇东北)。  
【来源】 兰科植物蛇尾草Herminium Lanceum (Thunb. ) Vuijk的块根及全草。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基部平卧,节上生根,上部上升,四棱形,密被黄色平展长硬毛。叶对生;叶柄短,密被黄色糙硬毛;上部叶近无柄;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7cm,宽1.52.5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或浅心形,边缘具锯齿,两面被黄色糙硬毛,下面具腺点。轮伞花序多花,通常在茎或枝顶组成紧密而连续、有时基部间断的假穗状花序;苞片卵状披针形,常与花冠等长,边缘具糙硬毛;花萼钟状,仅萼齿边缘具疏柔毛,其余部分无毛,但具小腺点,萼齿5,短三角形;花冠淡紫或白色,上唇3裂,下唇全缘,裂片边缘具柔毛;雄蕊4,长长地伸出,伸出部分具髯毛;子房4裂,花柱比雄蕊短,柱头2裂;花盘杯状。小坚果近球形,褐色。  
【分布】 分布于东北至云南、西藏、广西、台湾。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全株密被白色长绒毛。根为须根,黄棕色。茎扁圆柱形,绿褐色至绿黑色,直径12cm,叶片与茎的连接处有关节。叶对生,墨绿色,皱缩,展开呈宽卵形,长2.58cm,宽1.53cm,叶缘浅波状,先端急尖,基部截斜。气微,味淡。  
【生态学】 广泛分布于海拔1000~3000米的高山草甸中,秋末挖采。

 

 
【化学成分】

全草含7-羟基闭花木-13,15-二烯-18-羟酸(7-hydroxycleistanth-13,15-dien-18-oic acid),耳草酸(auricularic acid),7-乙酰氧基闭花木-13,15-二烯-18-羟酸(7-acetoxycleistanth-13,15-dien-18-oic acid)。地上部分含7-千里光酰氧基闭花木-13,15-二烯-18-羟酸(7-senecioxycleistanth-13,15-dien-18-oic acid),7-3-甲基丁酰氧基)闭花木-13,15-二烯-18-羟酸[7-3-methylbutyroxycleistanth-13,15-dien-18-oic acid][1]

 
【药理作用】  
【临床试验】  
【药性】 味微苦、辛,性凉。归肺、肝经。  
【功效与主治】

散风清热,祛湿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感冒发热,惊风,风湿痛,肠伤寒,疝气,疮肿湿烂,湿疹,小儿胎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传统用法】

1. 湿疹:鲜蛇尾草捣烂,取汁外涂;或用全草适量,水煎外洗。(《广西本草选编》)

2. 小儿胎毒:水珍珠菜捣汁,浸小儿内衣,晾干后连穿3d。(《福建药物志》)

3. 感冒高热:水毛射,岗稔根各30g。水煎服。

4. 肠伤寒:水毛射30g。水煎服。(34方出自《惠阳地区中草药》)

5. 毒蛇咬伤:水珍珠菜2份,小果倒地铃1份。捣烂取汁加酒少许服。(《福建药物志》)

 
【毒理学】  
【制剂】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129(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