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白马骨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白马骨
【拼音名称】 Baimagu  
【英文名称】 Serissa Herb  
【拉丁名】 Serissae Serissoidis Herba  
【科属分类】 茜草科
【功效分类】 清热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路边鸡,路边荆,千年矮,硬骨柴,天星木,五经风,鸡骨头柴,六月雪。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Serissa serissoides (DC.) Druce的全株。

 
【植物形态】

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枝粗壮,灰色,叶对生;有短柄。常聚生于小枝上部;托叶膜质,先端有锥尖状裂片数枚;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53cm,宽515c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全缘,两面无毛或下面被疏毛。花无梗,从生于小枝顶或叶腋;苞片l,斜方状椭圆形,顶端针尖。白色;萼5裂,裂片三角状锥尖,有睫毛;花冠管状,白色,内有茸毛1簇,5棱,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雄蕊5;雌蕊1,柱头分叉,于房下位,5棱,圆柱状,核果近球形,有2个分核。

 
【分布】 分布中国中部及南部,产广西、广东、四川、贵州、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

根细长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38mm。表面深灰色、灰白色或黄褐色,有纵裂纹,栓皮易剥落。粗枝深灰色,表面有纵裂纹,栓皮易剥落;嫩枝浅灰色,微被毛;断面纤维性,木质,坚硬,叶对生或簇生,薄革质,黄绿色,卷缩或脱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3cm,宽512mm,无端短尖或钝,基部渐狭成短柄,全缘,两面羽状网脉突出。枝端叶间有时可见黄白色花,花萼裂片几与冠筒花等长;偶见近球形的核果。气微,味淡。

 
【生态学】

生于山坡、路边、溪旁、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气候,但能耐旱。在丘陵和平坝排水良好的夹砂土栽培较好。

 
【化学成分】

本品含乌苏酸(ursolic acid),左旋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右旋杜仲树脂酚[(+)-medioresinol],左旋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去乙酰车叶草酸[10-deacetylasperulosidic acid],鸡屎藤苷酸(paederosidic acid),牡荆素(vitexin),胡萝卜苷(daucosterol)D-甘露醇(D-mannit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1]

此外,本品还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科罗索酸(corosolic acid),乌索烷-12--28-(urs-12-en-28-ol),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酸(4-hydroxy-3-methoxy benzoic acid),和2,6-二甲氧基-对苯醌(2,6-dimethoxy-p-benzoquinone)[2]

根的化学成分含(+)-松脂素[(+)-pinoresinol](-)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麦迪奥脂素[(+)-meduiresinol](-)-橄榄脂素[(-)-olivil]β-谷甾醇(β-sitosterol),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胡萝卜苷(daucosterol)[3]

本品挥发性成分中除含大量脂肪酸十六碳酸(hexadecanoic acid)外,也含较多萜烯类化合物,其中主要含石竹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2-甲基-6-对甲苯基-2-庚烯(2-methyl-6-p-tolyl-2-heptene)(Z)-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癸三烯[(Z)-7,11-dimethyl-3- methylene-1,6,10-dodecatriene]等。还含有萜烯类衍生物,如(E)-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E)-3,7,11-trimethyl-1,6,10-doecatrien-3-ol),反-香叶基丙酮(trans-geranylacetone),桉-7(11)--4-(eucalyptus-7(11)-ene-alcohol),表雪松醇(tables cedrol)[4]

 
【药理作用】

1.抗乙肝病毒:白马骨根的水提取物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表达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eAg的显著作用,这可能与其含有的齐墩果酸和齐墩果酸乙酰化物有关[1]

2.保肝:白马骨对四氯化碳、对乙酰氨基酚、D-半乳糖胺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2]

3抗肿瘤:白马骨全草的甲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3]

 
【临床试验】

1.小儿疳积:药用白马骨根50g,水煎服,患儿体弱者酌加荔枝干2粒,治疗小儿疳积多例疗效极佳[1]

 
【药性】

味淡、苦、微辛,性凉。

 
【功效与主治】

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主治感冒,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喉痛,痢疾,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烧灰淋汁涂;或煎水洗; 或捣敷。

 
【使用注意】

阴疽忌用。

 
【传统用法】

1. 偏头痛:鲜白马骨3060g。水煎泡少许食盐服。(《泉州本草》)

2. 感冒伤风:六月雪全草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 咽喉炎:六月雪10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4. 咳血,吐血:千年矮根30g,猪瘦肉120g。加水炖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5. 肝炎:六月雪15g,茵陈30g,山栀子10g,大黄1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 湿热黄疸:白马骨根30g,小金钱草30g。水煎,2次分服。(《江西民间草药》)

7.肾盂肾炎:白马骨30g,盐肤木、丝棉木各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8. 大便下血:六月雪、炒地榆各15g。水煎服。 (《安徽中草药》) 

9. 关节疼痛:千年矮根90g,猪骨头90g。加水炖服。

10. 白带:千年矮根60g,芡实20g。水煎取汁,煮鸡蛋2个。吃蛋喝汤。(910方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

 
【毒理学】

白马骨对大、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均大于5g/kg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白马骨对基因、染色体和生殖细胞没有诱变损害作用[1]

 
【制剂】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王敏,梁敬钰,刘雪婷,.白马骨的化学成分.中国天然药物,2006,4(3):198.

[2]李药兰,王冠,薛珺一,.白马骨化学成分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7,32(7):605.

[3]张强,孙隆儒.白马骨根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药材,2006,29(8):786.

[4]冯顺卿,洪爱华,岑颖洲,.白马骨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5):784.

药理作用:

[1]陈文吟,余宙耀,郑茉莉,.白马骨根水提取物的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7 (4):442.

[2]苏洁寒.复方六月雪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4):497.

[3]韦金育,李延,韦涛,.50种广西常用中草药、壮药抗肿瘤作用的筛选研究.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 (4):3271.

临床试验:

[1]相鲁闽,相鲁建.白马骨治疗小儿疳积,中国民间疗法,2001,91:59.

毒理学:

[1]夏勇,傅剑云,吴蕙岭,.中草药六月雪的毒性试验.浙江预防医学,1998,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