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乌桕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乌桕
【拼音名称】 Wujiu  
【英文名称】 Sebiferm Sapium Bark  
【拉丁名】 Sapii Sebiferi Cortex  
【科属分类】 大戟科
【功效分类】 泻下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卷根白皮,卷子根,乌桕木,根白皮。  
【来源】

大戟科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m (L.)Roxb的根皮。

 
【植物形态】

多年生落叶乔木具乳汁。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叶互生;顶端有2腺体;叶片纸质,菱形至宽菱状卵形,长和宽约39cm,先端微凸尖到渐尖,基部宽楔形;侧脉510对。穗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同序,无花瓣及花盘;最初全为雄花,随后有l4朵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小,1015朵簇生一苞片腋内,苞片菱状卵形,先端渐尖,近基部两侧各有1枚腺体,萼杯状,3浅裂,雄蕊2,稀3,花丝分裂;雌花具梗,着生处两侧各有近肾形腺体1,苞片3,菱状卵形,花萼3深裂,子房光滑,3室,花柱基部合生,柱头外卷。蒴果椭圆状球形,成熟时褐色,室背开裂为3瓣,每瓣有种子1颗;种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蜡。

 
【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剥取根皮,洗净,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

根皮成不规则块片或卷成半筒状。外表面土黄色,有纵横纹理,并有横长皮孔,内表面较平滑,淡黄色,微有纵纹。折断面粗糙。气微,味微苦涩。

 
【生态学】

    喜光,喜温暖气候及深厚肥沃而水分丰富的土壤,耐寒性不强,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降雨量750mm以上地区都可生长。对土壤适应性较强,沿河两岸冲积土、平原水稻土,低山丘陵粘质红壤、山地红黄壤都能生长。以深厚湿润肥沃的冲积土生长最好。土壤水分条件好生长旺盛。能耐短期积水,亦耐旱,含盐量在0.3%以上。寿命较长。一般4~5年生树开始结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60~70年后逐渐衰老,在良好的立地条件下可生长到百年以上。

 
【化学成分】

本品含白蒿香豆精(artelin),东莨菪素(scopoletin)。根皮含花椒油素(xanthoxylin)。树皮含莫雷亭醇(moretenol),莫雷亭酮(moretenone)及3-表莫雷亭醇(3-epimoretenol),33′-甲基并没食子酸(33′-methyl ellagic acid)。茎皮含678-三甲氧基香豆精(678-trimethoxycoumarin),莫雷亭醇,莫雷亭酮。植株含反式-2-顺式-4-癸二烯酸乙酯(ethyl trans-2-cis-4decadienoate[1]

 
【药理作用】

1.降压:乌桕叶中的老鹤草鞣质静脉注射,可降低麻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平均压,心率不受影响。老鹤草鞣质对正常血压大鼠也有降压作用。降压作用与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与或直接舒张血管有关[1]

2.抑菌:乌桕叶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中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其中乌桕叶乙醇提取物之乙酸乙酯可溶部抑菌活性最强[2]。乌桕根皮60%95%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浓度为1mg/ml时,对耐药绿脓杆菌具有抑制活性,抑菌直径在2 mm4 mm之间[3]

3.镇痛抗炎:乌桕叶提取物0.51.02.0g/kg 灌胃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g/kg 药后1.5小时和2.0g/kg 药后1小时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乌桕叶提取物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渗出、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2.0g/kg 灌胃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及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良好的预防作用[4]

4.致炎等作用:乌桕种子中佛波酯类在耳部试验中有致炎作用,激活哺乳动物脑部纯化的蛋白激酶C,有一定的促进肿瘤发生作用[1]

5.促进肿瘤发生:乌桕乙醚提取物给小鼠接种,对甲基胆蒽和型单纯疱疹病毒诱发的小鼠实验性宫颈癌有促进作用。乌桕枝干乙醚提取物涂于小鼠背部皮肤,对3-甲基胆蒽诱发的背部皮肤肿瘤有促进作用。乌桕中的化合物提高在共同培养中型人T淋巴病毒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群体形成,有类似对苯二甲酸的肿瘤促进作用[5]

6.其他:乌桕叶中的没食子酸甲酯体外能抑制II型疱疹病毒[1]

 
【临床试验】

1.产后会阴伤口感染:用乌桕新鲜叶、茎水煎液自阴道内至外阴伤口处反复冲冼,再将其叶片贴于创口或裂开处,每隔1 h换叶片,保持药液充分浸湿创口,每日3次以上,治疗721天,直至伤口肉芽生长,创口自行愈合。共治疗430例。结果:痊愈400例,治愈率93.02%[1]

2.毒蛇咬伤:对伤口未溃者,消毒后取三棱针在伤口周围放血排毒,排毒后敷上乌桕膏(鲜乌桕叶捣烂,加适量白酒、少量面粉调匀)至肿患处约lcm厚,隔日更换。对有全身症状者予服自拟解毒灵合剂(生地,丹皮,二花,白芷,白花蛇舌草,玄参,赤芍等)。共治疗66例。结果全部治愈,平均治疗时间为5[2]

3.急性肾小球肾炎:用乌桕肾康宝汤(乌桕皮根,倒吊笔根,羊蹄藤,白花鬼灯群根,鹰不扑根等)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每天3次。共治疗32例。结果:除1例有肾病综合征治疗无效外,其余31例均治愈,治愈率为96.9%[3]

 
【药性】

味苦,性微温;有毒。

 
【功效与主治】

泻下逐水,消肿散结,解蛇虫毒。主治水肿,臌胀,大、小便不通,癥瘕积聚,疔毒痈肿,湿疹,疥癣,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体虚、孕妇及溃疡病患者禁服。

 
【传统用法】

1.疔疮:乌桕根内皮捣烂〔或烤干研粉),加冰片少许,用蛋清调匀外敷。(《全国中草药汇编》)

2.湿疹,荨麻疹,腋臭,疥癣:乌桕根皮或乌桕叶适量浓煎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3.跌打损伤:乌桕根二重皮15g,酒炖服;鲜叶捣烂敷伤处(《福建中草药》)

4.毒蛇咬伤:乌桕树二层皮(30g,干15g),捣烂,米酒适量和匀,去渣,1次饮至微醉为度,将药渣敷伤口周围。

5.臌胀:乌桕树根二层皮(切碎)3090g,白米1撮,炒至微黄色,加北芪9g同煎水服,或连米擂糊加糖煮服。每日1次,连服36d乌桕根90g,桑树根30g。用水5碗,煎至1碗,分3次服下。(4~5方出自《岭南草药志》)

6.小便涩,身体虚肿:乌桕皮二两,木通一两(),槟榔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7.小便不通:乌桕皮煎汤饮之。(《肘后方》) 用乌桕木皮煎汤,调五苓散服,立通;如无药,只以柏皮煎汤服亦可。(《卫生易简方》)

 
【毒理学】  
【制剂】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853(3662).

药理作用:

[1]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65.

[2]叶舟.乌桕叶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27(3):231-235.

[3]邓强,陈国华,石赛,.乌桕根皮醇提物对绿脓杆菌耐药株抗菌活性.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8,36(2):103-105.

[4]黄斌学,黄增琼,许小林,.乌桕叶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中成药,2004,26(6): 48-51.

[5]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2(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6.

临床试验:

[1]林静吟,.独脚乌柏治疗产后会阴伤口感染的临床观察.广东医学,1999,20(3):216

[2]董鹏,.乌桕叶膏治疗毒蛇咬伤66.中国社区医师,2002,18(3):41

[3]梁炳森.中草药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32.右江医学,2001,29(6):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