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 | 柿蒂 | |
【拼音名称】 | Shidi | |
【英文名称】 | Persimmon Calyx and Receptacle | |
【拉丁名】 | Calyx Kaki | |
【科属分类】 | 柿科 | |
【功效分类】 | 理气药 | |
【药物图片】 | 原植物图片 | 药材图片 |
|
|
|
【别名】 | 东安柿,柿果,朱果。 | |
【来源】 | 为柿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Thunb.的宿萼。 |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落叶大乔木。树皮深灰色至灰黑色,长方块状开裂;枝开展,有深棕色皮孔,嫩枝有柔毛。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或近圆形,长5~18cm,宽2.8~9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主脉生柔毛,下面淡绿色,有短柔毛,沿脉密被褐色绒毛。花杂性,雄花成聚伞花序,雌花单生叶腋,有微小苞片;花萼下部短筒状,4裂,内面有毛;花冠黄白色,钟形,4裂;雄蕊在雄花中16枚,在两性花中8~16枚,雌花有8枚退化雄蕊;子房上位,8室,花柱自基部分离。浆果形状种种,多为卵圆球形,橙黄色或鲜黄色,基部有宿存萼片。种子褐色,椭圆形。 | |
【分布】 |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 |
【采集加工】 | 剥下柿蒂,晒干即可。或由于柿子生长过重而自行落下,柿蒂仍留在树上,待枯萎变硬后亦自行掉下,收集晒干即可。 | |
【药材性状】 | 宿萼呈扁圆形,直径1.5~2 |
|
【生态学】 | 强阳性树种,耐寒。喜湿润,也耐干旱,能在空气干燥而土壤较为潮湿的环境下生长。忌积水。深根性,根系强大,吸水、吸肥力强,也耐瘠薄,适应性强,不喜砂质土。潜伏芽寿命长,更新和成枝能力很强。而且更新枝结果快、坐果牢、寿命长。抗污染性强。 |
|
【化学成分】 | 硬脂酸(stearic acid),软脂酸(palmit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山柰酚(kaempfero1),槲皮素(quercetin),三叶豆苷(trifolin),金丝桃(糖)苷(hype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1),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β-sitostery-β-D-glucoside),木栓酮(friedel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乌苏酸(ursolic acid),19β-羟基乌苏酸(19β-hydroxyursolic acid)。 根含3-甲氧基-7-甲基-胡桃叶醌(3-methoxy-7-methyl-juglone)和新柿醌(neodiospyrin),此外还有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蒽苷(anthra glycoside)、皂苷(saponin),并含鞣质(tannin)、淀粉(starch)。 |
|
【药理作用】 |
1.抗心律失常:0.5%柿蒂提取物50mg/kg腹腔注射,能显著对抗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亦能对抗乌头碱、氯化钡所致大鼠心律失常;柿蒂提取物12.5mg/kg/d腹腔注射,连续5天,能对抗毒毛花苷G(哇巴因)所致豚鼠室性心律失常[1]。 2.镇静:柿蒂提取物100mg/kg腹腔注射,可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增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延长其睡眠时间.并明显拮抗吗啡引起的小鼠竖尾反应[1]。 |
|
【临床试验】 | 1. 顽固性呱逆:用柿蒂10枚,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对照组:应用抗胆碱类药物,如阿托品、普鲁本辛或654-2及理疗等。结果:治疗组:1~3天治愈12例,4~6天治愈8例,有效率及治愈率均为100%。对照组:3天痊愈7例,4~ 6天痊愈6例,症状减轻4例,无效3例,其有效率为85%,治愈率为65%。两组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1]。 2. 新生儿脐炎:取柿蒂10g,微火焙干,研成细末,外敷脐部,用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35例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长为7天,最短4天,平均治愈时间为5.5天[2]。 |
|
【药性】 | 苦,平。归胃经。 | |
【功效与主治】 | 降气止呃。主治呃逆证。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0g。
|
|
【使用注意】 | ||
【传统用法】 |
1.呃逆不止:柿蒂,烧灰存性为末。黄酒调服,或用姜汁、沙糖等分和匀,炖热徐服。(《村居救急方》) 2.胸满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一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济生方》柿蒂汤) 3.血淋:干柿蒂烧灰存性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服。(《奇效良方》柿蒂散) |
|
【毒理学】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潘旭,具敬娥,贾娴,等.柿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25(5):35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l140(总5430). 药理作用: [1]杜广门.中成药研究,1987,(3):28. [2]韩克慧.中成药研究,1983,(7):27. 临床试验: [1]王开玉,范瑞洁,王建法. 柿蒂治疗顽固性呱逆20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卷(4):341. [2]王清波. 柿蒂治疗新生儿脐炎35例.山西中医,1997,13(5):50. [3]骆宗复. 柿蒂煎剂治疗婴幼儿腹泻76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