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罗裙带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罗裙带
【拼音名称】 Luoqundai  
【英文名称】 Leaf of Chinese Crinum  
【拉丁名】 Crinum asiaticum  
【科属分类】 石蒜科
【功效分类】 活血化瘀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水笑草,裙带草,海蕉,朱兰叶,白花石蒜。  
【来源】

为石蒜科植物文殊兰Crinum asiaticum L.var. sinicum(Roxb. ex Herb.) Baker的叶。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粗壮。鳞茎长柱形。叶2030枚,多列,带状披针形,长可达1m,宽712cm,先端渐尖,边缘波状,暗绿色。花茎直立,粗壮,几与叶等长;伞形花序通常有花1024朵;佛焰苞状总苞片2,披针形,外折,白色,膜质;苞片多数,狭条形;花被高脚碟状,芳香,筒部纤细。花被裂片6,条形,白色;雄蕊6,淡红色;雌蕊1,柱头3浅裂或头状,子房下位,3室,纺锤形。蒴果近球形,浅黄色。通常种子1颗。

 
【分布】

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等地。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多用鲜品或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叶片呈长条形、带状披针形,长3060cm,有时可达1m,宽715cm;先端渐尖,边缘微皱波状,全缘;上、下表面光滑无毛,黄绿色;平行脉,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小网络脉。主脉向下方突起;断面可见多数小孔状裂隙。味微辛。

 
【生态学】

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但幼嫩时期宜有适度荫蔽,夏季怕烈日曝晒,耐盐碱土,不耐严寒。生长适温为13-19,冬季鳞茎休眠期适温为7-10。常生于海滨地区或河旁沙地,亦栽植于庭园。

 
【化学成分】

从该植物分离得到生物:isocraugsodinehippadinelycoriside[1]。茎含生物碱:文殊兰碱(crinine),石蒜碱(lycorine),文殊兰星碱(crinsine),鲍威文殊兰碱(powelline)[2]  

 
【药理作用】 肿毒:罗裙带加芒硝外敷治疗无名肿毒[1]  
【临床试验】

无名肿毒:罗裙带叶捣成糊状,以3:1比例加入芒硝混匀,外敷患处并用干净纱布固定,治疗无名肿毒20例,一般每日外敷10小时,1周为1个疗程,同时辅以中药汤剂分型调治,热毒蕴积型者用回生至圣丹(金银花、玄参、蒲公英、川芎、甘草、天花粉);肾水不足兼忧恼气郁者用黑虎汤(玄参、柴胡、甘草)等治疗,结果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遇有皮肤过敏的患者可加适量蜂蜜调敷。此外,应注意罗裙带有毒,不能内服,如有中毒者可服米醋合生姜汁解之[1]

 
【药性】

味辛、苦,性凉;有毒。归肾、肝经。  

 
【功效与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止痛。主治头痛,咽痛,痹痛麻木,热毒疮肿,跌打瘀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捣敷;绞汁涂;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内服宜慎,寒疽禁用。  


 
【传统用法】

1.带状疱疹:罗裙带叶先用开水烫过,再用醋浸,敷患处1520min,每日34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2.痈疽:生扁担叶捣烂加蜂糖少许,包患处。(《贵州草药》)

3.皮肤馈疡:文殊兰叶捣汁,搽患处。

4.腰痛:鲜文殊兰叶1片。放开水内约2min取出,捆包在腰上。

5.蛇咬伤:文殊兰捣烂敷患处。(46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6.头风痛:罗裙带叶1张。用火烤软,乘热包扎头部。(《广西药用植物图志》)

7.脚手关节酸痛:鲜文殊兰叶,切碎调麻油,以春稻草燃烧烘热,候退温贴患处,每日一换。(《泉州本草》)

8.淋巴结炎:罗裙带、老鼠瓜、独蒜、疬薯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梧州地区中草药》)

9.闭合性骨折:文殊兰、草血竭、乳香、没药、鸭脚艾各适量。加面粉少许、小鸡1(去毛和内脏),捣烂,加酒妙热,外包患处。(《万县中草药》)

 
【毒理学】  
【制剂】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沙美,丁林生.文殊兰属植物中生物碱的研究进展.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1,16(5):19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201(7253).

药理作用:

[1]陈宁苏锡基粱大华屈敬甜, 罗裙带加芒硝外敷治疗无名肿毒[J]. 中国民间疗法 ,2002,10(8):22-23

临床试验:

[1]陈宁,苏锡基,粱大华,. 罗裙带加芒硝外敷治疗无名肿毒.中国民间疗法,2002,10(8):22.

毒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