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莱菔子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莱菔子
【拼音名称】 Laifuzi  
【英文名称】 Radish Seed  
【拉丁名】 Semen Raphani  
【科属分类】 十字花科
【功效分类】 消食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萝卜子,芦菔子。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Raphanussativus L.的种子。  

 
【植物形态】 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直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有分枝,无毛。稍具粉霜。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大头羽状半裂。顶裂片卵形,长830cm,宽35cm,片卵形,侧裂片46对,长圆形,有钝齿,疏生粗毛;上部有叶长圆形,有锯齿或近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片长圆形;花瓣4,白色,紫色或粉红色,卵形,具紫纹,下部有爪;雄蕊642短;雌蕊1,子房钻状,柱头柱状。角果圆柱形,在种子间处缢缩,形成海绵质横隔,先端有喙;种子16颗,卵形,微扁,红棕色,并有细网纹。  
【分布】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采集加工】

45月果实成熟变黄色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即得。


 
【药材性状】 种子类圆形或椭圆形,略扁,长24mm,宽23mm。种皮薄,表面红棕色,黄棕色或深灰棕色。放大镜下观察有细密网纹,种子一侧现数条纵沟,一端有黑色种脐。子叶2片,乳黄色,肥厚,纵褶。气微,味略辛。  
【生态学】 喜温热、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的沙质壤土种植为佳。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和脂肪油。挥发油中含甲硫醇(menthyl-mercaptan),α-β-乙烯醛(α-β-ethyl olefine aldehyde),β-γ-乙烯醇(β-γ-vinylalcohol)等。脂肪油内含芥酸(eruc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acid)以及芥子酸甘油酯(glycerol sinapate)等。含莱菔子素(raphanin),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e thiocyanate),一种以半胱氨酸为主的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酞以及油性成分辛烯醛(octenal),邻苯二甲酸丁二酯[1]。还含有硬脂酸(stearic acid),γ-谷甾醇(γ-sit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正三十烷(triacontane),氨基酸(aminoacid),蛋白质(protein),糖(sugar),酚类(phenols),生物碱(alkaloid),黄酮苷(flavonoid glycosides),植物甾醇(phytosterol),维生素类(VcB1B2E),辅酶Qcoenzyme Q[1]。此外,另含二甲基二硫醚(dimethyl disulfide),11-二甲硫基乙烷,二甲基三硫醚(dimethyl trisulfide),二甲酯硫酸(dimethyl sulfate),二甲基四硫醚,异硫氰酸-4-甲基己酯,异硫氰酸己酯[2]  
【药理作用】

1.对胃肠道的作用:莱菔子正己烷提取物能明显促进小鼠胃排空和肠推进,能显著增加大鼠血浆胃动素(MTL)的含量,与西沙比利效果相似。这也可能是莱菔子消食除满,缓解早饱、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烧心等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的机制所在。同时也能明显对抗因多巴胺引起的胃排空和肠推进抑制作用,但在拮抗阿托品抑制小鼠胃排空的作用上不明显[1]

2.对心血管作用:莱菔子注射剂1ml/kg静脉注射,能使麻醉犬主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下降;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下降;外周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均下降。另有实验表明莱菔子降压活性成分主要是芥子碱硫酸氢盐[2]

3.降气化痰:莱菔子给药前后毛细管液面下降高度有差异,表明莱菔子有平喘作用;莱菔子给药前后动物的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呼吸道灌洗液的吸收度明显增大,提示莱菔子具有祛痰作用[3]

 
【临床试验】

1.习惯性便秘:炒菜菔子50g,加水500mL,煎30min,取汁分2次空腹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据病情轻重,可连续重复数个疗程。结果:治疗54例,治愈39例,显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2[1]

2.氯氮平致便秘:炒莱菔子80g,浸泡4h加水300ml,急火煎20min,每日1剂,每早空腹微温服下。结果:治疗68例,痊愈32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5%。68例中服药见效最短时间6小时,最长者3[2]

3.术后腹胀:复方莱菔子散(莱菔子、木香、当归、川芎、肉桂等药物组成,莱菔子去壳炒热,余药按常规炮制,散剂装入棕色瓶内备用)治疗术后腹胀270例,取35g散剂置于神阙穴上,用加热之麝香膏覆盖,4小时换药1次,观察48h。结果:预防术后腹胀210例,显效98例,有效112例,总有效率100%;治疗术后腹胀270例,显效192例,有效7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3%[3]莱菔子250g装入自置小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家用式微波炉(900w)中,用高火加热23min。取出待温度适宜,置患者脐部及脐周腹部多点热敷。患者采取仰卧位,每次治疗2030min,每日1次。结果:治疗60例,显效3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100[4]

4.中风后腹胀:莱菔子文火炒黄。研细末,取10g以米酒和为直径3cm的薄饼。患者仰卧位,脐部常规消毒后,将药饼盖脐孔上。双层纱布加胶带固定,12小时换药1次。结果:治疗15例,经治疗1248h有效者9例,4872h有效者4例,无效2[5]

5.术后尿潴留:在手术后采用中药莱菔子5g放入神阙穴后,用麝香止痛膏固定,以防止药物外漏,同时,用热水袋热敷,促进药物吸收。8小时后酌情再用。结果:治疗183例,显效103例,有效7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5.63%[6]

6.黄褐斑:莱菔子置锅内文火炒至微鼓起,略见焦斑,闻有香气时取出略冷,去皮取仁碾碎,每饭前冲服每日23次,每次69g1个月为1疗程,连服23个疗程。嘱患者尽量避光。均于半年后随访。结果:治疗83例,痊愈28(33.7%),显效42(50.6%),好转13(15.6%),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有5例病轻者1个疗程即愈,病程长者所疗程亦长[7]

7.原发性高血压病:莱菔子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每次5片,每日2次,个别患者每日3次。结果:显效31例,有效2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7%,用药后15周即有75.3%的病例出现最大降压幅度,第4周出现最大降压幅度的病例为多(30.4),降压作用出现缓慢而持久[8]二子降压汤(每剂以莱菔子20g,决明子l0g。常规煎煮至300ml)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口服,每次100ml,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9]

 
【药性】 味辛、甘,性平。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与主治】 消食导滞,降气化痰。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咳嗽多痰,气逆喘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宜炒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无食积痰滞及中气虚弱者慎服。  
【传统用法】

1.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服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2.牙疼: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痛,即入左鼻中点之。(《圣惠方》)

3.痰嗽:杏仁(去皮、尖)、萝卜子各半两。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4.咳嗽痰喘:莱菔子9g,白果9g,熟地18g,陈皮6g,杏仁9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莱服白果汤)

5.一切食积: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二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6.小儿腹胀:萝卜子()、紫苏梗、干葛、陈皮各等分,入甘草少许,煎服。食少加白术。(《万氏家抄方》)

 
【毒理学】

莱菔子水提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127.4(123.8~131.1)g/kg.动物多于给药后1h以内惊厥而死。大鼠每日崔服l00g/kg200g/kg400g/kg,持续3星期,未见明显毒性[1]莱菔素静注10mg可引起小鼠死亡[2]

 
【制剂】

1.胃得安片 :由白术、苍术、茯苓、绿衣枳实、木香、厚朴、紫河车、甘草、神曲、麦芽、姜半夏、陈皮(制)、香附(制)、川芎、草豆蔻、槟榔、莱菔子、瓜蒌、泽泻、黄芩、黄柏、马兰草、干姜、山姜子、海螵蛸组成。

2.保和丸:由山楂(焦)、六神曲(炒)、莱菔子(炒)、麦芽(炒)、半夏(制)、陈皮、茯苓、连翘组成。

3.山楂化滞丸:由山楂、六神曲、麦芽、槟榔、莱菔子、牵牛子组成。

4.前列回春胶囊:由  鹿茸、淫羊藿、枸杞子、五味子、菟丝子、穿山甲(炮)、王不留行、地龙、虎杖、木通、萹蓄、车前子、黄柏、白花蛇舌草、蜈蚣、黄芪、茯苓、莱菔子、

甘草组成。

5.脂脉康胶囊(原降脂灵胶囊):由 普洱茶、山楂、荷叶、三七、茺蔚子、莱菔子、何首乌、杜仲、桑寄生、刺五加、黄芪、黄精、大黄(酒制)、葛根、菊花、槐花组成。

痰饮丸:由 附子()、肉桂、苍术、白术()、紫苏子()、莱菔子()、干姜、白芥子()、炙甘草组成。

6.清肺化痰丸:由 黄芩(酒炙)、胆南星(砂炒)、麻黄()、苦杏仁、桔梗、瓜蒌子、川贝母、款冬花()、陈皮、法半夏(砂炒)、枳壳()、白苏子、莱菔子()、茯苓、甘草组成。

7.射麻口服液:由 麻黄、射干、苦杏仁、桑白皮(蜜炙)、白前、石膏、胆南星、黄芩、莱菔子(炒黄)、五味子(醋蒸)组成。

8.止嗽立效丸:由 麻黄(制)、石膏、苦杏仁(去皮炒)、罂粟壳、葶苈子、

莱菔子、甘草组成。

9.克咳胶囊:由 麻黄、罂粟壳、甘草、苦杏仁、石膏、莱菔子、桔梗组成。

10.理气定喘丸:由紫苏子(炒)、紫苏梗、紫苏叶、陈皮、法半夏、芥子(炒)、莱菔子(炒)、苦杏仁(炒)、川贝母、桑白皮(蜜炙)、款冬花、紫菀、炙黄芪、茯苓、白术(麸炒)、百合、知母、麦冬、天冬、地黄、当归、何首乌(黑豆酒炙)、阿胶(蛤粉炙)组成。

11.舒肝止痛丸:由  柴胡、黄芩、当归、白芍、赤芍、川芎、香附(醋制)、川楝子、延胡索(醋制)、薄荷、郁金、木香、白术(炒)、半夏(制)、陈皮、生姜、莱菔子(炒)、甘草组成。

12.舒肝和胃丸(口服液):由柴胡、香附(醋制)、佛手、郁金、木香、乌药、陈皮、槟榔(炒焦)、莱菔子、白芍、白术(炒)、广藿香、炙甘草组成。

13.养胃宁胶囊:由 香附(醋)、香橼、土木香、人参、豆蔻、草豆蔻、当归、水红花子(炒)、五灵脂、大黄、莱菔子(炒)、炙甘草组成。

14.肠复元膏:由 大黄、黄芪、太子参、桃仁、赤芍、枳壳(麸炒)、紫苏梗、木香、莱菔子(炒)、蒲公英组成。

15.鹿胎胶囊:由 鹿胎(或失水鹿胎)、鹿茸、肉桂、当归、熟地黄、阿胶、龟甲(醋制)、续断、地骨皮、红参、茯苓、白术(麸炒)、益母草、丹参、赤芍、蒲黄、川芎、牛膝、香附(醋制)、延胡索(醋制)、木香、莱菔子()、小茴香(盐制)、甘草组成。

16.健儿消食口服液:由 黄芪、白术(麸炒)、陈皮、莱菔子(炒)、山楂(炒)、黄芩、麦冬 组成。

17.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由 连翘、枇杷叶(蜜炙)、瓜蒌、枳实、葶苈子(炒)、桔梗、山楂(炒)、莱菔子(炒)、槟榔、蝉蜕组成。

18.小儿咳喘颗粒:由 麻黄、石膏、黄芩、鱼腥草、苦杏仁(炒)、川贝母、天竺黄、紫苏子(炒)、莱菔子(炒)、桔梗、僵蚕(炒)、茶叶、细辛、山楂(炒)、甘草组成。

19.抗骨增生胶囊(丸):由 熟地黄、肉苁蓉(酒蒸)、鸡血藤、狗脊(盐制)、女贞子(盐制)、淫羊藿、骨碎补、莱菔子(炒)、牛膝组成。

20.和中理脾丸:由 白术(麸炒)、苍术(米泔炙)、党参、茯苓、陈皮、法半夏、厚朴(姜炙)、枳壳(去瓤麸炒)、砂仁、豆蔻、香附(醋炙)、木香、广藿香、南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莱菔子(炒)、甘草组成。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谭鹏,姜虹玉,吕文海.莱菔子研究概况.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4):254.

[2]张欣,于峰,吕文海.莱菔子生制品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中华中医药学会四大怀药与地道药材研究论坛暨中药炮制分会第二届第五次学术会议与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07:101.

药理作用:

[1]唐健元,张磊,梁浩.莱菔子对胃肠道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5):474.

[2]唐健元,于军桥,张硕.莱菔子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时珍国医国药,2001,12(4):379.

[3]韩志君,魏铁花.莱菔子的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中医药信息,1998,3:26.

临床试验:

[1]赵东茹.炒莱菔子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53例临床分析.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29(2):109.

[2]魏绪华.单用炒莱菔子治疗氯氮平致便秘68.四川中医,2002,20(8):41.

[3]彭秋芬.复方莱菔子散外敷防治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2,24(9):32.

[4]马英.莱菔子热敷治疗术后腹胀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1):2361.

[5]赵秀玲.莱菔子敷脐治疗中风后腹胀15.中医外治杂志,2000,9(1):40.

[6]王丽钧.莱菔子敷贴神阙穴治疗术后尿潴留.湖北中医杂志,2007,29(5):31.

[7]候淑琴.莱菔子冲服治疗黄褐斑83.中国民间疗法,1996,(4):14.

[8]赵建敏.莱菔子治疗高血压病70例临床观察.河南中医药学报,1999,14(3):13.

[9]郑春红.二子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30.吉林中医药,2006,26(2):27.

毒理学:

[1]第四临床学院中心研究组吉林医科大学学报,1978,(1):37 .

[2]施波,.中草药.1990,21(1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