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 | 佛手 | |
【拼音名称】 | Foshou | |
【英文名称】 | Finger Citron | |
【拉丁名】 | Fructus Citri Sarcodactylis | |
【科属分类】 | 芸香科 | |
【功效分类】 | 理气药 | |
【药物图片】 | 原植物图片 | 药材图片 |
![]() |
![]() |
|
【别名】 | 佛手柑,金佛手,金华佛手,九爪木,五指柑 | |
【来源】 | 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Noot.) Swingle的果实。 |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枝有短硬棘刺,带紫红色。叶互生;具短柄,无叶翼或略有痕迹,与叶片间无明显关节;叶片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8~15cm,宽3.5~6 |
|
【分布】 | 主产于中国的闽粤、川、江浙等省,广西、安徽、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出产。 | |
【采集加工】 | 采摘果实后,置席上翻晒,日光不可太烈,晒干即可。 | |
【药材性状】 | 为圆形或长圆形片,直径3~10cm,厚约2~5mm。横切面边缘略呈波状,外果皮黄绿色或浅橙黄色,散有凹入的油点;中果皮厚1.5~3 |
|
【生态学】 |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及干旱,耐阴,耐瘠,耐涝。以雨量充足.冬季无冰冻的地区栽培为宜。最适生长温度22~24℃,越冬温度5℃以上,年降水量以1000~1200毫米最适宜,年日照时数1200~1800小时为宜。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沙壤土或粘壤土中生长。 | |
【化学成分】 | 本品中含柠檬油素(citropten,limettin),6,7-二甲氧基香豆精(6,7-dimethoxyco umarin),3,5,8-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3,5,8-trihydroxy-4′,7-dimethoxyflavone)、柠檬苦素(limonin)、闹米林(nomillin)、胡萝卜苷(dauc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对-羟基苯丙烯酸(p-hydroxy phenylprop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顺式-头-尾3,4,3′,4′-柠檬油素二聚体(cis-head-to-tail-limettin dimer)、顺式-头-头-3,4,3′,4′-柠檬油素二聚体(cis-head-to-headh-limettin dimer),3,5,6-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3,5,6-trihydroxy-4′,7-dimethoxyflavone),3,5,6-三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3,5,6-trihydroxy-7,3′,4′-trimethoxyflavone),香叶木苷(diosmin),橙皮苷(hesperidin)[1]。含有Zn、Fe、Mn、Cu、Cr、Mg、Ni、Se等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5]。 |
|
【药理作用】 |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佛手多糖高、中、低3个剂量(400、200、100mg/kg)连续给药7天,可明显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促进溶血素和溶血空斑的形成以及淋巴细胞转化,并明显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率[1]。佛手多糖浓度在4.2mg/kg可提高巨噬细胞外白细胞介素6(L-6)低下,显示佛手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2]。佛手多糖可协同脂多糖增加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巨噬细胞分泌L-6,但对巨噬细胞内L-6无影响[3]。佛手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肝肿瘤(HAC22)作用,以佛手多糖高低剂量(1.6、0.8g/kg)连续给药l0天,结果高剂量组对HAC22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低剂量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重明显增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佛手多糖具免疫调节、抗肿瘤作用[4]。 2.平喘、祛痰、抗炎:佛手醇提取液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佛手醇提取液30、15g/kg两个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加小鼠酚红排泌量(P<0.05),并显著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但对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壳肿胀的抑制率无明显效果[5]。佛手醇提取液灌胃给药能显著减少氨水致小鼠咳嗽的次数,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分泌量,能显著延长有雾化组胺所致的豚鼠哮喘潜伏期和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且呈量效关系,提示佛手醇提取液具有明显镇咳、平喘、祛痰作用和提高抗应激能力[6]。 3.对胃肠道的作用:金佛手醇提液能明显增强家兔离体回肠平滑肌的收缩,其作用能被阿托品拮抗;能明显抑制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收缩,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家兔离体十二指肠痉挛有显著的解痉作用;对小鼠小肠运动有明显推动作用,提示金佛手醇提液对家兔离体小肠不同部位有不同作用;能促进小鼠小肠推进[7]。佛手醇提液对大鼠、兔离体肠管有明显的解痉作用[8]。 4.提高记忆能力:给小鼠一天3.6g/kg佛手醇提取液,连续15天,结果小鼠在新环境中自发活动显著减少,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增强,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五羟色胺含量显著提高,提示金华佛手醇提取液能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9]。 |
|
【临床试验】 | 传染性肝炎:陈佛手干的用量可稍大,1日量约10~30g,败酱草按年龄计算l天每岁1g,10岁以上者每2岁增加1g。将1天总量放入200m1水内,煎10~15min,分3次服用,服时可酌加白糖或葡萄糖。7~10天为1疗程,痊愈后仍继续服2~3天,治疗64例。结果:临床症状平均在4~5天可消失,最快者2天,最长者8天。所有患者均治愈,但不包括肝肿之恢复[1]。 | |
【药性】 | 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肺经。 | |
【功效与主治】 | 舒肝理气,和胃化痰。主治肝气郁结之胁痛、胸闷,肝胃不和、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恶心,久咳痰多。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 |
|
【使用注意】 | 阴虚有火、无气滞者慎服。 | |
【传统用法】 |
1. 湿痰咳嗽:佛手、姜半夏各 2. 食欲不振:佛手、枳壳、生姜各 3. 肝胃气痛:鲜佛手12 ~ 4. 面寒痛,胃气痛:佛手柑。新瓦焙,为末(黄色)。烧酒送下,每服三钱。(《滇南本草》) 5. 鼓胀发肿:佛手(去瓤)四两,人中白三两。共为末。空腹白汤下。(《岭南采药录》) |
|
【毒理学】 |
柠檬油素小鼠口服观察24h的LD50为3.95g/kg[1]。香叶木甙小鼠口服的LD50为10 g/kg,腹腔注射LD50为4 g/kg[2]。 |
|
【制剂】 |
1.平肝舒络丸:由沉香、胆南星(酒炙)、香附(醋炙)、佛手、柴胡、陈皮、木香、枳壳(去瓤麸炒)、檀香、乌药、陈皮(醋炙)、厚朴(姜炙)、砂仁、豆蔻、广藿香、钩藤、僵蝉(麸炒)、天竺黄、羌活、防风、白芷、细辛、铁丝威灵仙(酒炙)、桑寄生、木瓜、何首乌(黑豆酒炙)、丁香、牛膝组成。 2.舒肝和胃丸:由柴胡、香附(醋炙)、佛手、郁金、木香、乌药、陈皮、槟榔(炒焦)、莱菔子、白芍、白术(炒)、广藿香、炙甘草组成。 3.胃苏颗粒:由紫苏梗、香附、陈皮、枳壳、槟榔、香橼、佛手、鸡内金(制)组成。 4.黄疸肝炎丸:由茵陈、竹叶柴胡、栀子(炒)、青叶胆、延胡索(醋炙)、郁金(醋炙)、香附(醋炙)、枳壳(麸炒)、槟榔、青皮、佛手、白芍(酒炙)、甘草组成。 5.乌军治胆片:由牛至、大黄、栀子、枳实、槟榔、佛手、姜黄、威灵仙、乌梅、甘草组成。 6.国公酒:由当归、羌活、牛膝、防风、独活、牡丹皮、广藿香、槟榔、麦冬、陈皮、五加皮、姜厚朴、红花、制天南星、枸杞子、白芷、白芍、紫草、盐补骨脂、醋陈皮、炒白术、川芎、木瓜、栀子、麸炒苍术、麸炒枳壳、乌药、佛手、玉竹、红曲组成。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911(总3728). [2]黄晓钰,钟秀茵,苏毅.佛手柑挥发油成分提取鉴定.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19(3):101. [3]徐德生,刘力.佛手柑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北京),2000:385. [4]佛手柑中的新环肽[英].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25(5):310. [5]包志华,王美玲,李存保.中药佛手柑中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的测定.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文献版):87. 药理作用: [1]黄玲,张敏.佛手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时珍国医国药,1999,10 (5):324. [2]黄玲,邝枣园,张敏.佛手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因子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0):871. [3]黄玲,邝枣园,张敏,等.佛手多糖对环磷酰胺造模小鼠巨噬细胞的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1):58. [4]黄玲,邝枣园.佛手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肝肿瘤HAC22的抑制作用.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1): 41. [5]金康,何忠平.佛手醇提液抗炎、祛痰、平喘作用研究.药物研究,2002,11(4):43. [6]金晓玲,徐丽珊,何新霞.佛手醇提取液的药理作用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2,27(8):604. [7]王宜祥,何忠平.金佛手醇提取液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药物研究,2003,12(4):43. [8]阴健.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5:198. [9]徐丽珊,金晓玲.金华佛手醇提取液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特产研究,2002,(4):16. [10]王俊华,符红.广佛手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中药材,1999,22(10):516. [11]邵邻相.佛手和枸杞提取物对小鼠皮肤胶原蛋自、SOD含量及毛发生长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03,28(8):766. 临床试验: [1]郭淑华,张晏平,穆兰仙. 用“陈佛手千及败酱草”治疗传染性肝炎64例初步报告.中医杂志,1957,(7):361. 毒理学: [1]王浴生,等.中药药理与应用,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37 [2]Science Union et Cie Societe Francaise de Recherche Medicale.C A,1971,74:130372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