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铁苋菜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铁苋菜
【拼音名称】 Tiexiancai  
【英文名称】 Copperleaf Herb  
【拉丁名】 Acalyphae Australis Herba  
【科属分类】 大戟科
【功效分类】 清热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人苋,海蚌含珠,半边珠,痢疾草,金盘野苋菜,下合草,瓦片草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的全草。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分枝,被微柔毛。叶互生;叶片卵状菱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7.5cm,宽1.5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基出脉3条,边缘有钝齿,两面均粗糙无毛。穗状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同株;通常雄花序极短,生于极小苞片内;雌花序生于叶状苞片内;苞片展开时肾形,合时如蚌,边缘有钝锯齿,基部心形,花萼四裂;无花瓣;雄蕊78枚;雌花35朵;子房被疏柔毛,34室;花柱羽状分裂至基部。蒴果小,三角状半圆形,被粗毛,种子卵形,灰褐色。    
【分布】

主产于中国江苏、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江西、安徽等地。

 
【采集加工】 57月间采收,除去泥土,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全草长2040cm,茎细,单一或分枝,棕绿色,有纵条纹,具灰白色细柔毛;单叶互生,具柄;叶片膜质,卵形或卵状菱形或近椭圆形,长2.55.5cm,宽1.23cm,先端稍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棕绿色,两面略粗糙,均有自色细柔毛。花序自叶腋抽出,单性,无花瓣;苞片呈才角状肾形。蒴果小,三角状半圆形,直径34cm,表面淡褐色,被粗毛。气微,味苦、涩。

 
【生态学】

多生于黄河流域中下游及长江以南各地,以及旷野、路边较湿润的区域。

 
【化学成分】

铁苋菜地上部分含大黄素(emod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毛地黄内酯(loliolide),2,6-二氧甲基-1,4-苯醌(2,6-dimethoxy-1,4-benzoquinone),烟酸(nicotin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胡萝卜苷(daucosterol),没食子酸(gallic acid),芦丁(rutin),琥珀酸(succinic acid)和短叶苏木酚(brevifolin)等成分[1];含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龙脑(borneol),棕榈油酸乙酯(ethyl palmitoleate),亚油酸(lin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和柏木烷酮(cedranone[2];还含对羟基苯甲酸甲酯(4-methyl hydroxybenzoate),香草酸(3-methoxy-4-hydroxybenzoic acid[3]geraniincaffeoylmalic acid[4]

 
【药理作用】

1.抑菌:铁苋菜对志贺氏、史密斯氏、福氏、宋内氏痢疾杆菌抑制作用效价分别为13201160140140[1]。铁苋菜对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伤作用[2]。铁苋菜水煎液及醇提取液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尤其对痢疾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水煎液对这3种菌的最低抑菌率(MIC)分别为3.907.817.81mg/ml[3]。铁苋菜煎剂132对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4]。铁苋菜中没食子酸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为铁苋菜中抗菌的主要成分[5]

2.抗炎:铁苋菜对TNBS诱导的大鼠慢性溃疡结肠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6]。铁苋菜醋酸乙酯部位给药组的大鼠在1710天内发生腹泻与便血的个数显著少于其它部位,同时其结肠损伤评分(按照WallaceKeenan1990年的平分标准[7])最低,结肠重量最轻与水提取液无显著性差异;铁苋菜水提液及醋酸乙酯部位对给药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升高以及一氧化氮(NO)的降低最显著[8]

3.止泻:铁苋菜可对抗毛果芸香碱、番泻叶引起的流涎、泄泻,而且使肠推动运动有所减慢。至于止泻的有效成份,除已知的没食子酸抑菌止泻外,geraniincaffeoylmalic acid亦应视为有效成份[9]

4.止血:该药物能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积,有利于血栓的形成,并使抗凝血酶(AT)活力降低,增加α2-巨球蛋白(α2-MG)的含量,降低纤溶活性而促进血液凝固[10]。而与血酶元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无关,因此可用于各种出血疾患,尤其适用于血小板功能障碍和纤溶系统活性增高者。

5.平喘:铁苋中提取的没食子酸用药30分钟后可明显拮抗支气管收缩,药效可维持120分钟[11]  

 
【临床试验】

1.菌痢、肠炎:新鲜铁苋全草100g250g,干品25100g,切碎、水煎,每日23次分服;或晒干研粉,每次5g,日服3次;或制成片剂,每服4(每片0.4g),每日4次。均以57天为一疗程,亦可用煎液灌肠。对中毒性菌痢,需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治疗。数十例至上千例的观察,一般在用药23天内症状即获控制。大多在45天内粪检转阴性,治愈率均在95%以上。

2.阿米巴痢疾:铁苋100200g水煎,每日2次分服。 510天为一疗程,据27例较系统观察,用药26(平均3.75)症状全部消失,29(平均5.2)粪检转阴性。另报道110例亦获显效。

3.肠伤寒:每日用麻子草(全草鲜品)100g,制成煎液200ml2次分服。 并可酌情加用消山虎,每次2550g(干品)煎服,以助退热。

4.上消化道出血:血愈片(血见愁、地榆各等量,每片0.25g,相当于生药2.5g)每次服4片,每日34次。共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05例。结果:101例呕血停止,大便潜血转为阴性,有效率为96.1%。大便潜血阴转日数,最短者药后24h,最长者18天其中13天阴转者30例,45天者26例,68天者30例,918天者1例,平均5.7天。

 
【药性】 味苦、涩,性凉。归心、肺、大肠、小肠经。  
【功效与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痢疾,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痈疖疮疡,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水煎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 老弱气虚者慎用,孕妇禁服。  
【传统用法】

1.毒蛇咬伤:铁苋菜、半边莲、大青叶各30g,水煎服。

2.阿米巴痢疾:铁苋菜根、凤尾草根(均鲜)各30g,腹痛加南瓜藤卷须(鲜)15g。水煎浓汁,早晚空腹服。(12方出自《江西草药》)

3.痢疾,肠炎:鲜铁苋菜全草3060g,水煎服;或焙干研粉,每次3g,每日3次,开水送服;或鲜铁苋菜全草、鲜地锦草各3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

4.瘘管:铁苋菜3090g,羊肉250g,水炖服。或者鲜铁苋菜捣烂取汁30g,羊肉190g,或鳗鱼适量,酒水各半炖服。(《福建药物志》)

5.吐血、便血、尿血:铁苋菜全草30g,煎服;或配地榆、甘草,疗效更确切。(南药《中草药学》)

6.疟疾:铁苋菜90g,于发作前23h服,连服1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7.乳汁不足:铁苋菜鲜品1530g,或干品610g,煎水,煮鱼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8.疳积:铁苋菜鲜全草3060g,同猪肝煮服食。或用铁苋菜鲜品15g,姜、葱各30g捣烂,加入鸭蛋清搅匀,外敷脚心1晚,隔31次,连敷57次。重病例内服、外敷并同。(《浙南本草新编》)

9.小儿积滞泄泻:铁苋菜15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10.小儿腹胀,睾丸肿大:铁苋菜全草适量,水煎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毒理学】  
【制剂】

泻定胶囊:由铁苋菜、石榴皮、丁香、炮姜、山楂()组成。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王晓岚,郁开北,彭树林,.铁苋菜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2):1415.

[2]王晓岚,邹多生,王燕军.铁苋菜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药物分析杂志,2006,26(10):1423.

[3]邓莉,凤前,邹豪.铁苋菜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成分.中成药,2007,29(7):969.

[4]陈玲,倪峰,郑兴中,.野麻草止泻作用研究.福建中医药,1989,20(4):14.

药理作用:

[1]包幼递.36种中草药对痢疾杆菌抗菌效能的初步报告.福建中医药,1985,3(2):33.

[2]李楚銮,林书,王煜华.四十四种中草药及复方对各种痢疾的抗菌作用观察.福建中医药,1960,7(5):310.

[3]金继曙.铁苋菜抗菌平喘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草药通讯,1997,10:13.

[4]福建宁化县医院.(福建)医药卫生,1971,(1):49.

[5]金继曙.中草药通讯,1977,8(10):13.

[6]邓莉,胡晋红.铁苋菜水提液对Y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防治作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5): 535.

[7]Wallace J K, Keenan C M. An orally active inhibitor of leukotriene Synthesis accelerates healing in a rat model of colitis. Am J Physi-ol,1990,258(ptl):G527.

[8]邓莉,李凤前,邹豪,.铁苋菜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成分.中成药,2007,29(7):969.

[9]陈玲,倪峰,郑兴中,.野麻草止泻作用研究.福建中医药,1989,20(4):14.

[10]王美纳,林蓉,刘俊田,.铁苋菜止血作用机制.西北药学杂志,1996,10(5):209.

[11]游兰英.铁苋菜体外抗菌作用研究.海峡药学,1996,8(2):7.

临床试验:

[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2.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