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 | 大飞扬 | |
【拼音名称】 | Dafeiyang | |
【英文名称】 | Garden Euphorbia Herb | |
【拉丁名】 | Euphorbiae Hirtae Herba | |
【科属分类】 | 大戟科 | |
【功效分类】 | 清热药 | |
【药物图片】 | 原植物图片 | 药材图片 |
![]() |
![]() |
|
【别名】 | 大飞羊,飞扬,神仙对座草,大乳草,马鞍叶,柴米子,夜合叶,夜关门。 | |
【来源】 | 为大戟科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inn.的全草。 |
|
【植物形态】 | 一年生草本。被硬毛,含白色乳汁。茎通常自基部分枝;枝常淡红色或淡紫色;匍匐状或扩展。叶对生;托叶小,线形;叶片披针状长圆形至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4cm,宽0.5~1 |
|
【分布】 | 分布中国四川、湖北、广西、云南、贵州、陕西等地。 |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间采收,晒干。 |
|
【药材性状】 | 本品长15~50cm,地上部分被粗毛。根细长而弯曲,表面土黄色。老茎近圆柱形,嫩茎稍扁或具棱,直径1~3mm;表面土黄色至浅棕红色或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皱缩,展平后呈椭圆状卵形至近棱形,或破碎不完整;完整叶长1~4cm,宽0.7~1 |
|
【生态学】 | 生于溪边、沟旁、山谷、疏林下或灌丛中。 |
|
【化学成分】 | 叶含没食子酸(gallic acid),槲皮苷(quercitrin),杨梅苷(myricitrin),3,4-二-O-没食子酰奎宁酸(3,4-di-O-galloylquinicacid),2,4,6-三-O-没食子酰-D-葡萄糖(2,4,6-tri-O-galloyl-D-glucose)及1,2,3,4,6-五-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l,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 新鲜花含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1]。 茎含无羁萜,三十烷醇(myricylalcohol),三十一烷醇(hentriacontanol),蒲公英赛醇,三十一烷,β-香树脂醇等[1]。 全草含无羁萜(friedelin),β-香树脂醇(β-amyrin),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又含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赛酮(taraxenone),菠菜甾醇(spina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蒲桃醇(jambulol),槲皮素(quercetin),鼠李素-3-鼠李糖苷(xanthorhamnide)[1]。 |
|
【药理作用】 |
1.中枢神经作用 ①中枢性镇痛作用:小鼠腹腔注射20~400mg/kg大飞扬草水浸膏,可显著减少扭体反应的扭体数;25mg/kg腹腔注射可显著延长小鼠热板法痛觉时间[1]。②降温作用:大飞扬草水浸膏100~400mg/kg腹腔注射,可显著降低酵母致热的大鼠体温。 2.抗菌作用:大飞扬草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2]。 3.抗炎作用:大鼠腹腔注射100mg/ kg大飞扬草提取物,可明显减少角叉菜胶引起的炎症反应,且存在剂量依赖性,角菜胶注射后2小时,100mg/kg剂量达26%最大抑制值,注射后3小时,200mg/kg剂量达60%最大抑制值[1]。 |
|
【临床试验】 | 1.皮肤病:板蓝根 2.慢性精神分裂症:对30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合用夜合叶浓缩颗粒治疗,6个月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BPRS总分、CGI-GI分和TESS总分于治疗2、4、6月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可见,夜合叶浓缩颗粒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能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症状及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2]。 |
|
【药性】 | 味苦、涩,性平。归肝、肾、大肠经。 |
|
【功效与主治】 | 祛湿通络,收敛解毒。主治风湿痹痛,睾丸肿痛,久咳盗汗,腹泻,遗精,尿频,瘰疬,湿疹,疥癣,烫伤,痈肿疮毒。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
【使用注意】 | ||
【传统用法】 |
1. 阴囊湿疹:柴米子根适量。水煎外洗。(《四川中药志》) 2. 盗汗、遗精、夜尿多:夜合叶根 3. 痢疾:夜关门 4. 睾丸肿痛:柴米子根 5. 跌打损伤 马鞍叶根 6. 筋骨疼痛:①夜合叶根15~ 7. 百日咳:夜合叶的叶、百部、猪苦胆(炕干)各等量,研末。每日服3次,每次 |
|
【毒理学】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787(总3575). 药理作用: [1]LanhersMC.Planta Med,1991. [2]广西药学院微生物新医小组(广西医学院).新医药通讯,1971,(1):45. 临床试验: [1]邓六勤,陈怡禄,黄跃.复方大飞扬洗剂的配制与临床应用.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1):36. [2]甘记兴,温益雄,梁光志.夜合叶浓缩颗粒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162. 毒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