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苏木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苏木
【拼音名称】 Sumu  
【英文名称】 Sappan Wood  
【拉丁名】 Lignum Sappan  
【科属分类】 豆科
【功效分类】 活血化瘀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红苏木,苏枋,红柴  
【来源】 为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心材。  
【植物形态】 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树干有刺。小枝灰绿色,具圆形突出的皮孔,新枝被柔毛。二回羽状复叶,羽片713对,对生,叶轴被柔毛;小叶917对,圆形至长圆状菱形,长约14mm,宽约6mm 先端钝形微凹, 基部歪斜,全缘,下面具腺点,中脉偏斜。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约与叶相等,被短柔毛;苞片大,披针形,早落;萼片5,下面1片较大,兜状;花瓣黄色,阔倒卵形,最上面1片基部带粉红色,具柄;雄蕊10;子房有灰色绒毛,花柱被毛,柱头截平。荚果木质,红棕色,不开裂。种子长圆形,稍扁,褐黄色。  
【分布】

分布于中国广西、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采集加工】

苏木种植后8年可采入药。把树干砍下、削去外围的白色边材,截成每段长60cm,粗者对半剖开,阴干后,扎捆置阴凉十燥处贮藏。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长10100cm,直径312cm。表面黄红色至红棕色,具刀削痕和枝痕,常见纵向裂缝。横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点的髓部。质坚硬。无臭,味微涩。  
【生态学】

生于海拔200-1050m的山谷丛林中或栽培。喜阳,忌阴和积水,耐旱。多分布在雨量较少的地区,耐轻霜。对土壤要求不严,适于破壤、粘壤及冲积土种植。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苏木酮类(sappanone),苏木酚类(sappanol),巴西苏木素类(brazilin),原苏木素类(protosappanin),查耳酮类(chalcone),黄酮醇类(flavonol),甾醇类(sterol)等化学成分。
    苏木酮类成分主要有苏木酮B(sappanone B)[1]3-去氧苏木酮B(3-deoxysappanoneB)[1,4]苏木A(sappanoneA)[4]7-羟基-3-(4′-羟基亚苄基)-4-色原烷酮[7-hydroxy-3-(4′-hydroxy-benzylidene)-chroman-4-one][1]
    苏木醇类成分主要有苏木酚(sappanol)[1]3ˊ-去氧苏木酚(3-deoxysappanol)[1]4-O-甲基苏木酚(4-O-methylsappanol)[1]表苏木酚(episappanol)[1]3ˊ-O-甲基表苏木酚(3-O-methylepisappanol)[1]4-O-甲基表苏木酚(4-O-methylepisappanol)[1]4-O-甲基苏木酚(4-O-methylsappanol)[1]3ˊ-O-甲基苏木酚(3-O-methylsappanol)[1]
    巴西苏木素类成分主要有巴西苏木素(brazilin)[1]3′-O-甲基巴西苏木素(3′-O-methylbrazilin)[1],四乙酞基巴西灵(teraacetyl brazilin)[2]。原苏木素类成分主要有原苏木素A(protosappanin A)[1,2],原苏木素B(protosappanin B)[1,4],原苏木素C(protosappanin C)[1,3]10-O-甲基原苏木素B(10-O-methylprotosappaninB)[1]
    查耳酮类成分有苏木查耳酮(sappanchalcone)[3,4]3-去氧苏木查耳酮(3-deoxysappanchalcone)[3,4]3-去氧苏木查耳酮B(3-deoxysappanchalconeB)[3]

黄酮醇类成分主要有鼠李素(rhamnetin)[1,3],槲皮素(quercetin)[1],商陆精(ombuin) [1]3,8-dihydroxy-4,10-dimethoxy-7-oxo-[2]benzopyrano[4,3-b][1]-7-5(H)-one benzopyran[3]

此外还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胡萝卜苷(daucosterol)[3],己二酸二甲酯(dimethyl adipate)[3],鸢尾苷(tectorigenin)[4](-)-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4]

 
【药理作用】

1.抗癌:苏木水提物在一定浓度下可诱导HL 6 0细胞凋亡。提示诱导癌细胞凋亡是其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机制之一。光镜下可见到细胞体积缩小 ,染色质浓缩及凋亡小体形成。DNA凝胶电泳显示特征性DNA阶梯图[1]

2.免疫抑制:苏木水提物大剂量组可明显抑制T淋转功能 ,但各剂量组均不影响B淋转功能、Nk细胞的活性及M细胞的活性。苏木醇提物中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均可影响T淋转功能 ,苏木醇提物大剂量组可影响B淋转功能 ,且苏木醇提物中剂量组及大剂量组还可影响M细胞的活性 ,Nk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苏木酯提物小剂量组对Nk细胞的活性有影响 ,中、大剂量组对M细胞的活性有影响 ,Nk细胞的活性亦有影响。苏木醇提物大剂量组和苏木水提物大剂量组可减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2的生成。因此,苏木不同成分有不同的免疫抑制功能 ,苏木醇提物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排斥新药。[2]

3.抗菌消炎:苏木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此种中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0.78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3.1212.5mg/ml[3]

4.抗氧化:具有更强的还原性,对脂质过氧化过程有抑制作用,且抗氧化效果与添加量之间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也有较强的清除能力[4].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苏木红素所具有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能荷水平而实现的[5]

 

 
【临床试验】

1.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苏木合剂(苏木、芒硝、连翘各30g,大黄、艾叶各15g,当归、红花、川芎、荆芥、防风、桂枝、乌药各10g,按设计的工艺溶解提取,精制而成,按损伤面积大小,以适量的药液涂擦患处.一日3)治疗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对照组104例用红花油,用法用量同苏木合剂,单盲法给药,总疗程为2周,患者在用药期间,每3天复查1次。观察三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于治疗7天后(含疗程不足7天而愈者)。按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判断标准评定:治疗组:痊愈183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53%;对照组:痊愈82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3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

2.跌打损伤及扭伤:苏木六两,跌打属于内伤者,将苏木切片分.3次炖服,每日服1次。一般扭伤,可将苏木研成粉剂,稠白酒敷于患处。治疗126例,有效率为94.4%[2]

 
【药性】 味甘、咸、微辛,性平。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与主治】

活血祛瘀,消肿定痛。主治妇人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疼痛,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撒。  
【使用注意】 血虚无瘀滞者、月经过多者及孕妇禁服。  
【传统用法】

1.跌打伤损   苏木(槌令烂,研)二两。用酒二升。煎取一升。分三服,空心、午时、夜卧各一服。(《圣济总录》苏木酒)

2.指断,亦治其余皮肤刀伤  苏木,为细末,敷断指,外用蚕茧包缚完固。(《摄生众妙方》接指方)

3.风湿性关节炎   (苏木)树干30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4.血风口噤,不能言语   用苏方木五钱(捣细),防风、玉竹各三钱、当归、川芎、秦艽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5.妇人月水不通,烦热疼痛   苏枋木二两(锉),硇砂半两(),川大黄()一两。上药,先以水三大盏,煎苏木至一盏半。去滓,入硇砂、大黄末,同熬成膏。每日空心,以温酒调下半大匙。(《圣惠方》苏枋木煎)

6.产后血晕   苏木三两锉碎,水五盏,煎二盅,入少酒,分作二服。(《卫生易简方》)

7.宫颈癌(气滞血瘀)   苏木10g,斑庄根30g,小红参30g,香附15g,马鞭草15g。水煎服。(《云南抗癌中草药》)

 
【毒理学】

苏木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18.9g/kg[1]

 
【制剂】

1.肝复乐片:党参、鳖甲(醋制)、重楼、白术、(炒)、黄芪、茯苓、薏苡仁、桃仁、土鳖虫、大黄、郁金、苏木、牡蛎、半枝莲、败酱草、陈皮、香附(制)、沉香、木通、茵陈、柴胡。

2化癥回生片:益母草、红花、虻虫、三棱、(醋炙)、水蛭、干漆(煅)、阿魏、延胡索(醋炙)、川芎、乳香(醋炙)、没药(醋炙)、五灵脂(醋炙)、蒲黄(炭)、苏木、降香、大黄、麝香、姜黄、香附(醋炙)、苦杏仁(炒)、紫苏子、小茴香(盐炒)、丁香、吴茱萸(甘草水炙)、肉桂、高良姜、花椒(炭)、艾叶(炙)、两头尖、人参、当归、白芍、熟地黄、鳖甲胶。

3.天和追风膏:生草乌、生川乌、麻黄、细辛、羌活、白芷、独活、高良姜、肉桂、威灵仙、蜈蚣、蛇蜕、海风藤、乌药、红花、桃仁、苏木、赤芍、乳香、没药、广西血竭、当归、牛膝、续断、香加皮、冰片、红大戟、麝香酮、肉桂油、薄荷脑、辣椒流浸膏、丁香罗勒油、樟脑、水杨酸甲酯、月桂氮卓酮。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376(1016).

[2]徐慧,周志华,杨峻山.苏木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4,19 (8):485.

[3]舒诗会,韩景兰,杜冠华,.苏木心材中一个新黄酮类化合物.中国中药杂志,2008,33(8):903.

[4]赵焕新,白虹,李巍,.苏木化学成分的研究.食品与药品,2010,12(5):176.

药理作用:

[1]张蕻朴晋华任连生 汤莹田峰苏木水提物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2,2(1):16-17.

[2]于波, 侯静波, 吕航, 徐威, 崔丽丽, 苏木有效成分对大鼠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4):187-189.

[3]梁利国,阎斌伦,张晓君,秦国民,杨家新,常用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体外抗菌效果的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2010,31(2): 114-119.

[4]祁乐乐,陈雪敏,王伟,张生万, 苏木色素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2(1):121-127.

[5]李慧颖,陈芸,雷帆,胡珺,兰嘉琦,柴玉爽,邢东明,杜力军,巴西苏木红素对小鼠脑缺血中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8):2444-2448.

临床试验:

[1]李现林.虎杖红花苏木搽剂治疗急性关节扭伤57.河南中医药学刊,1996,11(3):681.

[2]罗家行.苏木治疗跌打损伤及扭伤126. 福建中医药,1960(6):15.

毒理学:

[1]任连生,.中国中药杂志,1990,15(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