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 | 海桐皮 | |
【拼音名称】 | Haitongpi | |
【英文名称】 | Oriental Variegated Coralbean Bark | |
【拉丁名】 | Erythrinae Orientalis Cortex | |
【科属分类】 | 豆科 | |
【功效分类】 | 祛风湿药 | |
【药物图片】 | 原植物图片 | 药材图片 |
|
|
|
【别名】 | 钉铜皮,鼓铜皮,丁皮,刺桐皮,刺通,接骨药,刺桐。 | |
【来源】 | 为豆科植物刺桐Erythrina varieate L.的干皮或根皮。 |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大乔木。树皮灰棕色,枝淡黄色至土黄色密被灰色绒毛,具黑色圆锥状刺。二三年后即脱落。叶互生或簇生于枝顶;托叶2,线形,早落; 3出复叶;小叶阔卵形至斜方状卵形,长10~15cm,顶端小叶宽大于长,先端渐尖而钝,基部近截形或阔菱形,两面叶脉均有稀疏毛茸。总状花序,被绒毛;花萼佛焰苞状,萼口斜裂,由背开裂至基部;花冠蝶形,大红色,旗瓣长5~6cm,翼瓣与龙骨瓣近相等,短于萼,雄蕊10,二体,花丝淡紫色,花药黄色;花柱1,淡绿色,柱头不分裂,密被紫色软毛。荚果串珠状,微弯曲。种子1~8颗,球形,暗红色。 |
|
【分布】 | 分布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台湾等地。 | |
【采集加工】 | 栽后8年左右,即可剥取树皮,通常于夏、秋进行。有剥取干皮、砍枝剥皮和挖根剥皮3种方法。剥后,刮去灰垢,晒干即成。 | |
【药材性状】 | 呈半圆筒状或板片状,两边略卷曲,长约 |
|
【生态学】 |
生于山沟或草坡。喜温暖、湿润缺陷候,喜欢阳光,不耐寒。在年平均温度20.1℃,1月份平均温度8℃以上,降水量110mm以上的地区均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 |
|
【化学成分】 | 树皮中含生物碱:刺桐文碱(erysovine),刺桐特碱(erysotrine),刺桐定碱(erysodine),刺桐灵碱(erythraline),刺桐平碱(erysopine),刺桐宁碱(erysonine),刺桐匹亭碱(erysopitine),刺桐二烯酮碱(erysodienone),下箴刺桐碱(hypaporine),下箴刺桐碱甲酯(hypaporine methylester),刺桐亭碱(erysotine),刺桐替定碱(erythratidine),异刺桐替定碱(epierythratidine),11-羟基表刺桐替定碱(11-hydroxy epierythratidine),水苏碱(stachydrine)。还含攀登鱼藤异黄酮(warangalone scadenone),5,7,4′-三羟基-6,8-二异戊二烯基异黄酮(5,7,4′-trihydroxy-6,8-diprenyliso flavone),海鸡冠刺桐素(erycrisfagallin),阿比西尼亚刺桐素-Ⅱ(ertythrabyssin-Ⅱ),菜豆素(phaseollin),菜豆素定(phaseollin)(phaseollidine),异补骨脂双氢黄酮(isobavachin),刺桐苯乙烯(eryvaiestyrene),N,N-二甲基色氨酸甲酯(N,N-dimethyltryptophan methylester),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油菜甾醇(campesterol)[1],24-R-豆甾醇(periferasterol)[2]以及氨基酸和有机酸。种子含油,油中含饱和有机酸,不饱和有机酸,还含有植物血凝素[1]。 |
|
【药理作用】 |
1.改善低钙水平:去卵巢大鼠刺桐低、高剂量组(300、 600 mg/kg,灌胃给药治疗14周。刺桐提取物高、低剂量都显著抑制尿钙排泄,并且有效改善去卵巢大鼠低血钙水平。机制可能在于刺桐提取物高、低剂量能够成剂量依赖性地显著上调大鼠小肠近端VDR基因表达以及肾脏CaBP-9k基因表达[1]。 2.抗骨质疏松:从刺桐中分离鉴定的20种化合物中,大多数异黄酮类化合物对成骨细胞都具有显著或十分显著的促进增殖作用,有较好促进增殖作用的化合物4、7、8、12、16和18在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活性检测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提高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作用。可推断刺桐中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主要为异黄酮类[2]。 3.抗肿瘤:刺桐提取物20μg/ml浓度下具有良好的促进大鼠成骨样细胞UMR106增殖活性,增殖率大于30%。刺桐(600mg/kg、300mg/kg,ig. 14w),显著抑制骨质疏松(OVX)大鼠的尿钙排泄,降低OVX大鼠的高骨转换,改善股骨力学性能。另外,刺桐能够提高骨小梁厚度、面积百分比,缩小骨小梁之间的间隙,改善松质骨微观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刺桐的抗骨质疏松功效可能与其提高小肠近端VDR及肾脏CaBP一gk的基因表达有关。提取物中所含大量异黄酮类物质并且在体内有代谢物染料木素产生可能是刺桐体内抗骨质疏松作用的物质基础[3]。 4.镇痛、镇静:刺桐茎皮煎剂 5.箭毒样 :刺桐种子中所含多种生物碱具有箭毒样作用,属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滞剂,并能阻断神经节。此类生物碱为叔胺型,口服有效,但作用时间很短[5]。 6抗菌:水浸剂(1:37)在试管内对黄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6]。 7.其他:对于大鼠离体回肠刺桐煎剂能显著拮抗乙酰胆碱所致收缩肠管作用,10mg/ml, 20mg/ml浓度抑制率分别为42.9%及 71.6%,刺桐皮作用相似[4]。 |
|
【临床试验】 | ||
【药性】 | 味苦、辛,性平。 |
|
【功效与主治】 | 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杀虫止痒。主治风湿痹痛,肢节拘挛,跌打损伤,疥癣,湿疹。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 |
|
【使用注意】 | 血虚者慎服。 |
|
【传统用法】 |
1. 风癣有虫:海桐皮、蛇床子等分。为末,以腊猪脂调搽之。(《如宜方》) 2. 时行赤毒眼疾:海桐皮一两。切碎,盐水洗,微妙,用滚汤泡,待温洗眼。(《本草汇言》)3. 风虫牙痛:海桐皮煎水漱之。(《圣惠方》) 4. 中恶霍乱:海桐皮煮汁服之。(《圣济总录》) 5. 肝硬化腹水:鲜海桐皮 6. 大风疾:知母、贝母、乌梅肉、海桐皮、金毛狗脊(去毛)。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日中、临睡各服三十丸,又每夜第一次睡觉(醒)时,急于头边取三十丸便服,并用羊蹄根自然汁下。大忌酒及房事、一切发风之物,只吃淡粥一百日,皮肉自渐皆复。(《百一选方》神仙退风丹) 7. 风湿两腿肿满疼重,百节拘挛痛:海桐皮一两,羚羊角屑、薏苡仁各二两,防风、羌活、简桂(去皮)、赤茯苓(去皮)、熟地黄各一两,槟榔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脚气治法总要》海桐皮散) 8. 脚挛不能举:海桐皮、当归(去芦,洗净,焙干)、牡丹皮(去心)、熟干地黄、牛膝(去芦、酒浸、焙干)各一两,山茱萸、补骨脂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葱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海桐皮散) 9. 湿脚气,及肾脏风下注,满脚生疮痒痛脓水出:海桐皮、草乌头(锉碎,盐炒)、地龙(炒,去土)、蒺藜子(炒,去角)各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冷酒调下,空心夜卧服。(《圣济总录》海桐皮散) 10. 乳痈初起:刺通 11. 伤折,辟外风,止疼痛:海桐皮一两(锉),防风二两(去芦头),黑豆一两(炒熟),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海桐皮散) 12. 小儿蛔虫病:海桐皮1.5~ |
|
【毒理学】 |
毒性 :茎皮煎剂100g/kg灌服于小鼠不引起死亡,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LD50)测得刺桐茎皮煎剂为40.5g/kg[1]。 |
|
【制剂】 |
1.风痛安胶囊:由石膏、黄柏、汉防己、薏苡仁、连翘、木瓜、滑石、通草、桂枝、姜黄、忍冬藤、海桐皮组成。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469(总3158). [2]罗泽渊,陈燕,姜荣兴.海桐皮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药材,1995,18(9):460. 药理作用 : [1]张岩,李晓莉,黄文秀,刺桐醇提取物对去卵巢大鼠体内钙稳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7):627-630. [2]李晓莉.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的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4. [3]张岩.低钙饮食对去卵巢对大鼠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以及刺桐、女贞子抗骨质疏松作用与机制的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6. [4]李吉珍. 六种海桐皮药理作用比较研究.中药材,1992,15(6):29-32. [5]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991. [6]曹仁烈,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5(4):286. 临床试验: 毒理学: [1]李吉珍,等.中药材,1992,15(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