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 | 萱草 | |
【拼音名称】 | Xuancao | |
【英文名称】 | Orange Daylily Root | |
【拉丁名】 | Hemerocallis Radix | |
【科属分类】 | 百合科 | |
【功效分类】 | 清热药 | |
【药物图片】 | 原植物图片 | 药材图片 |
![]() |
||
【别名】 | 漏芦果,漏芦根果,黄花菜根,天鹅孵蛋,绿葱兜,水大蒜,皮蒜,地冬。 | |
【来源】 | 为百合科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的全草。 |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具短的根茎和肉质、肥大的纺锤状块根。叶基生,排成两列;叶片条形,长40~80cm,宽1.5~3 |
|
【分布】 | 我国主产于山东,陕西,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地。 | |
【采集加工】 | 将根挖出后,除去茎面,洗净泥土,晒干即可。 | |
【药材性状】 | 根茎呈短圆柱形,长1~1 |
|
【生态学】 | 适应性强,喜湿润也耐旱、耐寒,喜阳光又耐半荫。对土壤选择性不强,但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为宜。 |
|
【化学成分】 | 萱草根中含苷类化合物:獐牙菜苷(swertiamarin),laganin,picraquassioside C,葛根素(puerarin),3-甲氧基葛根素(3-methoxylpuerarin),7-hydroxylnaphthalide-O-β-D- glucopyranoside,3,5-二羟基甲苯-3-O-β-D-葡萄糖苷(3,5-dihydroxytoluene-3-O-β-D- glucopyranoside),HN saponin F,长春藤皂苷元-3-O-3-D-葡萄糖吡喃-(1-3)-α-L-阿拉伯糖吡喃基苷-28-O-β-D-葡萄糖吡喃基酯(hederagenin-3-O-β-D- glucopyranosyl-(1→3)-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ester)[1]。根中尚有:3α-乙酰基-11-氧代-12-乌苏烯-24-羧酸(3α-acetyl-11-oxo-12-ursen-24-carboxylicacid),3-氧代羊毛甾-8,24-二烯-21-羧酸(3-oxo-lanosta-8,24-diene-21-carboxylicacid),3β-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羧酸(3β-hydroxlanosta-8,24-diene-21-carboxylic acid),3α-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羧酸(3α-hydroxlanosta-8,24-diene-21-carboxylicacid),25(R)-螺甾烷-4-烯-3,12-二酮(25R- spirostan-4-ene-3,12-dione),2′,4,6′-三羟基-4′-甲氧基-3′-甲基二氢查耳酮(2′,4,6′- trihydroxy-4′-methoxyl-3′-methyl-dihydroxy chalcone),α-乳香酸(α-boswellicacid),β-乳香酸(β-boswellic acid),11α-羟基-3-乙酰基-β-乳香酸(11α-hydroxy-3-acetyl-β-boswellicacid)及脂肪族化合物[2]。此外,还有大黄酚(chrysophanol),黄花蒽醌(hemerocal),美决明子素甲醚(2-methoxyobtusifolin),决明子素(obtusifolin),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酸(rhein)[3]。 |
|
【药理作用】 |
1.抗菌: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960mg/l,480mg/l,120mg/l,7.5mg/l,6.0mg/l,1.60mg/l,但芦荟大黄素会产生耐药性[1]。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大黄葱配衍生物的抗菌作用机制可能是: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索能抑制细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影响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源的供应。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生物活性虽不强,但在体内可能转化为大黄素、大黄酸而发挥药理作用[2]。萱草根体外对结核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萱草根及萱草乙醚浸膏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4]。 2.抗血吸虫:萱草根实验治疗血吸虫病的效果,各单位报告的结果颇不一致,有的认为虫数不减少或减虫率不高,但有的报告减虫率可高达80%以上,而且当萱草根与广木香、槟榔及黄连、黄柏等配伍时,不仅能减低药物的毒性,且能增效。由于萱草根对宿主有强烈的毒性,安全范围小,即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极为接近,故无临床实用价值[3,5]。 3.镇静:昆明种雄性小鼠灌胃给药,观察其在给药后自主活动情况;萱草花灌胃60分钟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观察ED50剂量。结果小鼠灌胃给药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90分钟后的活动情况显著减小,120分钟逐渐恢复;同样剂量萱草花灌胃60分钟后注射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的ED50剂量从17.38mg/kg减小到15.66mg/kg。结果萱草花有明显的镇静作用[8]。 4.利尿:对不同疾病所引起的浮肿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对肾性水肿的利尿作用较明显[4]。 5.抗肿瘤:大黄素对肺癌A-549细胞DNA生物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9]。置草根中含秋水仙碱对细胞有丝分裂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已用于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的治疗[10]。 6.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大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有抑制作用[11],抑制PCNA蛋白表达,阻滞细胞周期的移行可能是大黄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12]。 7.利尿:大黄酚、大黄酸有利尿作用[13],大黄素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抑制系膜细胞自分泌或旁分泌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带来的肾小球局部炎症效应[14]。 8.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大黄素葱醒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对正常小鼠免疫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如减轻免疫器官的重量,并减少抗休的产生,抑制碳粒廓清功能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白细胞数[15]。 9.保肝:大黄素对四氯化碳(CCl4)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有显著保护作用,对CCl4引起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丙二醛水平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显著改善损伤肝细胞的增殖。大黄素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治疗作用[16]。 10.杀虫:营草素是茸草根治疗血吸虫病的有效成分,但由于其毒害视神经系统的缺点而导致失明,未能用于临床[17]。 |
|
【临床试验】 | 失眠症:用市售萱草花委托中药厂加工制成袋装冲剂,剂量为每次1包(30g),每日2次。连续服药1个月,停药后观察3个月随访结果。共观察112例患者(103例肝炎患者,9例非肝炎患者),结果痊愈41例,占36.62%,显效39例,占34.82%,有效19例,占11.96%;无效13例,占11.60%[1]。 |
|
【药性】 | 味甘,性凉;有毒。 |
|
【功效与主治】 | 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衄血,便血,崩漏,黄疸,水肿,淋浊,带下,瘰疬,乳痈。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9g 。外用适量,捣敷。 | |
【使用注意】 |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不宜久服、过量,以免中毒。 | |
【传统用法】 |
1.心痛诸药不效:用萱草根一寸,磨醋一杯,温服止。(《医统人全》) 2.大便后血:萱草根和生姜,油炒,酒冲服。(《圣济总录》) 3.男妇腰痛:漏芦根果十五个,猪腰子一个。水煎服一次 。 4.大肠下血,诸药不效者:漏芦根十个,茶花五分,赤地榆三钱,象牙末一钱。以上四味,水煎服三次。(3~4方出自《滇南本草》) |
|
【毒理学】 |
本品毒性大,毒性主要集中在根部。小白鼠中毒的表现为脑、脊髓白质部和视神经纤维素软化和髓鞘消失,灰质部的病变一般较轻,肝、肾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浊肿,肺脏有出血或斑块出血;犬与家兔的中毒表现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下肢瘫痪和尿潴留等而致死亡;家兔在萱草根中毒时可出现蛋白尿。尿糖及葡萄糖耐量降低。萱草根的毒性因产地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加热60℃以上,可使毒性减弱甚至破坏。萱草根口服在体内蓄积性大;黄连、黄柏可部分解除其毒性[1,2,3]。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杨中铎,李涛,李援朝.萱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8,33(3):269. [2]杨中铎,李援朝.萱草根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3,13(1):3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102(总7175). 药理作用: [1]李成林,叶于薇,孙菊英,等.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的抗菌活性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5(6):381. [2]陈春麟,陈琼华.中药大黄的生化学研究.ⅪⅩ.蒽醌衍生物对线粒体呼吸链的抑制部位.药学学报,1987,22(1):12. [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327. [4]季烽.安徽中药志.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71. [5]萧树华,邵葆若,何毅勋,等.萱草根的研究Ⅱ.萱草根实验治疗小白鼠血吸虫病的研究.药学学报,1962,9(4):218. [6]萧树华,邵葆若,郑贤育,等.萱草根的研究Ⅰ.萱草根的毒性、炮制及解毒药物的研究.药学学报,1962,9(4):208. [7]蒋纪洋,赵亦成.淄博本草(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542. [8]卢兰芳.萱草花镇静作用的实验研究.海峡药学,2010,22(5):59. [9]吴中亮,陈家堃,杨晖,等.大黄素对肺癌A-549细胞合成DNA的影响.广州医学院学报,1986,14(4):1. [10]汪乃兴,赵滨,陈建民,等.萱草根和藜芦中秋水仙碱的差示脉冲极谱测定.化学世界,1991,32(7):314. [11]郭丹杰,徐成斌,陈源源,等.大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96,35(3):157. [12]YIN Chunlin, XU Chengbin.大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抑制作用的机制.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30(6):515. [13]宿少滨.中草药,1982,13(2):1. [14]郑丰,黎磊石.刘志红,等.大黄素对肾小管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探讨.中国药理学通报,1994,10(5):375. [15]路铭,陈琼华.大黄的生化学研究ⅩⅩⅩ.蒽醌衍生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20(4): 223. [16]焦河玲,黄兆胜,贾建功,等.大黄素对四氯化碳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河南中医,2000,20(5):20. [17]展玉涛,李定国,魏红山,等.大黄素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4):276. 临床试验: [1]王翘楚,庞传宇,施明.萱草花治疗失眠症的临床与实验报告.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8):42. 毒理学: [1]李成林,叶于薇,孙菊英,等.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的抗菌活性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5(6):381. [2]萧树华,邵葆若,郑贤育,等.萱草根的研究Ⅰ.萱草根的毒性、炮制及解毒药物的研究.药学学报,1962,9(4):208. [3]蒋纪洋,赵亦成.淄博本草(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5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