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 | 皂角刺 | |
【拼音名称】 | Zaojiaoci | |
【英文名称】 | Chinese Honeylocust Spine | |
【拉丁名】 | Spina Gleditsiae | |
【科属分类】 | 豆科 | |
【功效分类】 | 解毒杀虫药 | |
【药物图片】 | 原植物图片 | 药材图片 |
|
|
|
【别名】 | 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 | |
【来源】 | 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 |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乔木。刺粗壮,通常分枝,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cm;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 |
|
【分布】 | 主产江苏、湖北、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此外,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浙江、贵州、陕西、江西、甘肃等地亦产。 |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但以9月至翌年3月间为宜,切片晒干。 |
|
【药材性状】 | 完整的棘刺有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15厘米,基部粗约8~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一般长1.5~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药材多纵切成斜片或薄片,厚在 |
|
【生态学】 | 生长于路旁、沟旁、宅旁,或山地林中。 | |
【化学成分】 | 本品刺含刺囊酸(echinocystic acid)和皂荚皂苷C(gleditsia saponin C)[1]。 | |
【药理作用】 |
1.免疫调节与抗过敏作用 研究表明,皂角刺可调节体内的免疫系统。王占彬等[1]用皂角刺的乙醇提取物作用于肉仔鸡,以观察其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皂角刺提取物低剂量组可显著提高肉仔鸡T、B淋巴细胞转化率,对免疫系统有促进作用,同时有促进生长作用;但高剂量组具有相反的作用。 2. 抗肿瘤作用 皂角刺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已被列为抗癌中草药之一。皂角刺热水浸出物对人体子宫颈癌培养株JTC-6抑制率为50% ~70%,对小鼠肉瘤-180也有抑制作用。皂角刺和皂角树枝水煎剂可用来治疗鼻咽癌。皂角刺还可治疗软腭乳头状癌、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均取得很好的疗效[2]。 3. 抗菌、抗炎作用 梁月俭[3]选用千金苇茎汤加皂角刺等口服,静注左氧氟沙星和鱼腥草注射液,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局部冲洗治疗肺脓肿痈脓期,取得较好疗效。另外,采用皂角刺等十几种中药制成的方剂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治愈率达82%;徐辉[4]应用皂角刺等中药外敷内服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率>94%。 4. 其他作用 皂角刺可降低血脂[5],对坐骨神经痛有效;还可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面部神经麻痹[6]。曾伟刚等[7]用皂角刺取嚏治癃闭,取少许皂角刺粉末吹入鼻中,患者随即出现喷嚏,数声后小便自行下遗。另外,皂角刺还可治疗乳腺增生[8]、异位妊娠、输卵管阻塞不孕[9]等。 |
|
【临床试验】 | 1治疗肺痈重症 梁月俭选用千金苇茎汤加皂角刺、桔梗、穿山甲,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鱼腥草注射液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局部冲洗治疗肺脓肿痈脓期取得较好疗效[1]。 2治疗面部神经麻痹 罗志光采用新鲜皂角刺及猪心共煎治疗面神经麻痹16例,结果痊愈9例,好转7例[2]。 3治疗皮肤病 康天瑞用复方皂刺煎剂(皂角刺、金银花、连翘、白芷、夏枯草、生地、大黄、当归、川芎、红花、三棱)加压喷雾治疗重症座疮,每日1次,每次30min,之后用粉刺针排除脓疤及囊肿中的内容物,10d为1疗程,治愈率58.82%,总显效率98.03%,有效率100.00%[3]。 4治疗脓肿 仇光平采用一煎散(当归、穿山甲、生甘草、桃仁、皂角刺各6g,黄连4.5g,枳壳、槟榔、天花粉、乌药、赤芍、生地、白芷各3g,玄明粉、大黄各9g,红花1.5g)水煎坐浴,治疗32例前庭大腺脓肿,总有效率93.75%,平均治愈时间3~4d[4]。 5清热解毒抗菌 马玉昕采用口服中药(党参、当归、皂角刺、白术、白芍、白芷、黄芪、金银花、连翘、薏苡仁、生甘草)结合局部冷冻治疗尖锐湿疣,总有效率94.9%,与单纯冷冻比有显著性差异,明显优于单纯冷冻组[5]。 6软坚散结消肿 南喜连运用公英皂刺汤(公英、皂刺、柴胡、花粉、升麻、连翘、元参、瓜蒌、浙贝母、王不留行、生甘草)治疗乳痈初起56例,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3d为一疗程,结果,治愈48例,好转8例,全部有效[6];金明亮采用微波照射后将中药(红花、桃仁、柴胡、皂角刺、牡蛎、海藻、山慈菇)水煎浓缩,将温热药液置一广口瓶中浸泡阴茎,治疗阴茎硬结,有效率100%[7]。 7活血止痛 袁昌华运用自拟皂刺汤(皂刺、当归、红花、川芎、山茱萸、鸡血藤、威灵仙)加减治疗各种骨质增生123例,每日1剂,水煎2次,取煎汁500~600ml,分早晚2次服,15日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显效78例,有效3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7%[8];刘玺珍采用大剂量单味皂角刺为主,兼或辨证配伍少许药物,治疗多种原因诱发的坐骨神经痛117例,临床痊愈62.4%,基本控制17.1%,好转15.4%,无效5.1%[9]。 8治疗不孕症 李玉珍自拟皂刺通管汤(皂刺、当归、川芎、山甲珠、川牛膝、土鳖虫、香附、丹参、路路通、桂枝、云苓水蛭)口服配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不孕症23例,治愈率80%[10]。 9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孙桂东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当归尾、皂角刺加减,结合西医治疗热毒炽盛型和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结果60例患者全部痊愈[11]。
|
|
【药性】 | 味辛,性温。归肝、肺、胃经。 | |
【功效与主治】 | 拔毒,消肿,溃脓,下乳。主治疮疖痈肿,恶疮,痰核,产后乳汁不下。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 |
|
【使用注意】 | 疮痈已溃者禁服。 | |
【传统用法】 |
1. 小儿重舌:皂角刺烧灰,入脑子少许。漱口,掺入舌下,涎出自效。(《普济方》) 2. 顽癣:新鲜皂角刺 3. 痈疽恶毒,外发内发,欲破未破,在四肢肩背肚腹之外者,则痛极大肿,在胸肺腰胁肚腹肠胃之内者,则痛极大胀:皂荚刺飞尖一两,乳香、没药、当归、川芎、甘草各二钱,白芷、花粉、金银花各五钱。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半。毒在上,食后服;毒在中半饱服;毒在下,空心服。未成可消,已成即溃。(《本草汇言》引《医鉴初集》) 4. 痈疽,癌,恶疮:生发(烧,留性)三分,皂荚刺(烧,带生)二分,白及一分。上为细末。干掺或井水调敷。(《仁斋直指方》) 5. 乳痈:皂英刺(半烧带生)半两,真蚌粉三钱。上药研细。每服一钱,酒调下。(《仁斋直指方》) 6. 产后乳汁不泄,结毒:皂角刺、蔓荆子各烧存性,等分为末,每温酒限二钱。(《袖珍方》) 7. 乳汁不足:皂角刺、王不留行各 8. 胎衣不下:皂角刺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纲目》引《熊氏妇人良方补遗》) 9. 疮肿无头:皂角刺,烧灰阴干为末。每服三钱,酒调,嚼葵花子三五个,煎药送下。(《儒门事亲》) 10. 腹内生疮在肠脏: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不饮洒者,水煎亦可。(《纲目》引《蔺氏经验方》) 11. 痔疾,肛边痒痛不止:皂荚刺二两(烧令烟尽),臭樗皮一两(微炙),防风一两(去芦头),赤芍药一两。枳壳一两〔麸妙微黄)。上药捣罗为末,用酽醋一斤,熬成半膏,次下余药,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煎防风汤下二十丸。《(圣惠方》皂荚刺丸) 12. 大风疠疮,体废肢损,形残貌变者:皂角刺飞尖一斤(微炒,研为极细末),赤链蛇一条(切碎,酒煮,去骨取肉,焙),胡麻仁三两、生半夏二两,真铅粉一两。俱炒燥,研为末,和皂荚刺末,一总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晒干,入净磁瓶内。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13. 鼻咽癌:皂刺和皂角树枝360g。煎汤至黄酒色,每日服3次,分2日服完。(《抗癌本草》) |
|
【毒理学】 | ||
【制剂】 |
1.众生丸:由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天花粉、玄参、夏枯草、板蓝根、人工牛黄、胆南星、虎杖、防风、赤芍、当归、皂角刺、白芷、岗梅组成。 2.心通口服液:由黄芪、党参、葛根、麦冬、丹参、当归、何首乌、淫羊藿、海藻、昆布、牡蛎、皂角刺、枳实组成。 3.乳块消胶囊(片):由橘叶、丹参、川楝子、王不留行、皂角刺、地龙组成。 4.皮肤病血毒丸:由金银花、连翘、忍冬藤、苦地丁、天葵子、土贝母、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黄柏、赤茯苓、当归、白芍、熟地黄、鸡血藤、地黄、牡丹皮、白茅根、紫草、紫荆皮、赤芍、益母草、茜草、川芎(酒炙)、桃仁、红花、蛇蜕(酒炙)、防风、蝉蜕、牛蒡子(炒)、苍耳子(炒)、浮萍、荆芥穗(炭)、苦杏仁(去皮炒)、桔梗、白芷、皂角刺、大黄(酒炒)、甘草组成。 5.泽桂癃爽胶囊:由泽兰、皂角刺、肉桂组成。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李万华,傅建熙,范代娣,等.皂角刺化学成分的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2):137. 药理作用: [1]王占彬,郭鲜敏,杨兰香,等.皂角刺提取物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J].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5, 10(12): 16-18. [2]王明武.江达成辨治胃癌的临床经验[J].江苏中医药, 2006, 27(16): 18-19· [3]梁月俭.中西药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冲洗治疗肺脓肿31例[J].河南中医, 2004, 24(3): 50-51. [4]徐辉.中药外敷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35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 2006, 28(6): 432-432. [5]徐华.徐志瑛临床应用皂角刺经验[ 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 21(6): 367-367· [6]罗志光.皂角刺治疗面神经麻痹16例[ J].中国民间疗法,2000, 8(8): 44-44· [7]曾伟刚,肖南,焦敏,等.皂角刺取嚏治瘾闭[J].中国民间疗法, 2006, 14(1): 29-29. [8]李玉和,杨超远.乳癖消内外合治乳腺增生病37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8): 469-469. [9]陈国珍.活血调经助孕汤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J].吉林中医药, 2006,26(1): 31. 临床试验: [1]梁月俭.中西药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冲洗治疗肺脓肿31例.河南中医,2004,24(3):50~51. [2]罗志光.皂角刺治疗面神经麻痹16例.中国民间疗法,2000,8(8):44· [3]康天瑞.复方皂刺煎剂加压喷雾治疗重症座疮51例临床观察.甘肃中医,2001,14(4):39~40. [4]仇光平,黄霞,李兴平.一煎散外用治疗前庭大腺脓肿32例.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53. [5]马玉昕,崔东斌.冷冻加中药内服治疗尖锐湿疣89例.中医药学报,2003,31(1):47. [6]南喜连.公英皂刺汤治疗乳痈初起56例.河南中医,2001,21(6):22· [7]金明亮.微波结合中药药浴治疗阴茎硬结9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2003,25(1):59. [8]袁昌华,靳维芬.皂刺汤治疗骨质增生123例.河北中医,2001,23(2):142· [9]刘玺珍,马智,刘印普.皂角刺煎剂治疗坐骨神经痛117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4):21. [10]李玉珍,赵生明,马海世.口服皂刺通管汤配合通液法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23例治验.青海医学院学报,1999,20(3):45. [11]孙桂东.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肛周脓肿60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7):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