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辛夷 > [英文版]
【药物名称】 辛夷
【拼音名称】 Xinyi  
【英文名称】 Biond Magnolia Flower  
【拉丁名】 Flos Magnoliae  
【科属分类】 木兰科
【功效分类】 清热药
【药物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原植物图片
 
药材图片
 
【别名】 木笔花,望春花,木兰,紫玉兰,白玉兰,二月花,广玉兰。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紫花玉兰Magnolia liliflora Desr.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v.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花蕾。

 
【植物形态】 紫花玉兰:多年生落叶大灌木。树皮灰白色。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018cm,宽610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春季花先于叶开放或长叶时开放,单生于枝顶,大型,钟状,芳香;花萼3,花瓣6,外面紫色,内面稍带白色,雌雄蕊均多数,螺旋状排列。蓇葖果,长圆形;种子有红色的外种皮。  
【分布】

分布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

 
【采集加工】 早春花蕾未开放时采收,剪去花梗,文火烘干或晒干。  
【药材性状】 花蕾长卵形,似毛笔头,长1.22.5crn,直径0.81.5cm。基部常具木质短梗,长约5mm,梗上有类白色点状皮孔。苞片23层,每层2片,两层苞片间有小鳞芽,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长茸毛,内表面棕褐色,无毛。花被片93轮,棕褐色,外轮花被片条形,约为内两轮长的1/4,呈萼片状;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于花托下部,花丝扁平,花药线形;雌蕊多数,螺旋状着生于花托上部。体轻,质脆。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  
【生态学】

 适生于较温暖地区深厚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畏涝忌湿。对二氧化硫、氯和氟化氢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寿命长,可达千年以上。喜光,稍耐荫,颇耐寒。

 
【化学成分】

本品含木兰碱(magnoflorine)[1.2]E一对羟基桂皮酸乙酯和望春花黄酮醇苷I[2]辛夷脂素、dernethoxyaschantin aschantin、松脂素二甲醚、木兰脂素、里立脂素B二甲醚[3]fargesoneACdenudatinBpinoresinol dimethyletherlirioresinol B dimethylethermagnolinfargesin[4],还含挥发性成分:a一蒎烯、茨烯、β一蒎烯、柠檬烯、18一桉叶素、芳樟醇、a-松油醇等[5-7]

 
【药理作用】

1.局部收敛、刺激和麻醉:辛夷挥发油可使虹膜血管扩张,瞳孔稍散大;直接滴于兔皮下组织或肠粘膜上,可产生一层蛋白凝固物,粘膜成不透明乳白色,静脉稍扩张,微血管扩张较显著。上述作用以乳剂最佳,作用快而持久[1,2]

2.抗过敏与抗炎:辛夷的氯仿、甲醇和水提取物对鹌鹑离体直肠有明显的抗组胺作用,能抑制组胺引起的直肠收缩,其中氯仿提取物的作用较强,约为水提取物的10倍,且中国产辛夷的抗组胺作用较日本产者为强[3,4]。辛夷水提取物有抑制组胺释放作用,水和甲醇提取物对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腺苷类化合物[5]。辛夷挥发油也有明显抗过敏作用,对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所致豚鼠肺条收缩,卵蛋白致敏豚鼠回肠的过敏性收缩和过敏性哮喘也有明显拮抗作用[6]

3.降压:辛夷酊剂静脉或腹腔注射均有显著降压作用;对原发性肾性高血压及实验性肾性高血压也有显著降压作用,但口服无效[7]。辛夷无抗肾上腺素作用,也无组胺释放作用,其降压作用与中枢无关,可能与心脏抑制、血管扩张及神经节阻断等作用有关[8]

4.子宫兴奋作用:辛夷煎剂、流浸膏或浸剂对大鼠及家兔未孕立体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使收缩振幅、频率及紧张度加强,浓度过高可引起强直性收缩。辛夷兴奋子宫作用的有效成分为溶于水及乙醇的非挥发性物质[9]

5.抗血小板和抗凝:一牛凝血酶凝聚人血纤维蛋白的实验证明辛夷有弱的抗凝作用[10]

6.抗微生物:体外试验辛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绿胺杆菌和大肠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11]。高浓度的辛夷制剂对白色念珠菌及流感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12]

 
【临床试验】

1.慢性鼻窦炎:75例患者服用加味辛夷饮(辛夷10g,藁本10g,黄芪30g,杭菊10g,防风10g,荆芥10g,川芎10g,羌活10g,白僵蚕10g,升麻10g,薄荷10g,白芷10g,苍耳子10g,蔓荆子10g,细辛3g,甘草10g。儿童用量减半。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治疗710天。结果:多数患者症状好转。为巩固疗效,以上方加入阿胶,制成小蜜丸,每服10g,日服2次,连服12个月。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避免有害气体刺激,加强营养及锻炼[1]

2.变应性鼻炎:治疗组30例以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滴鼻剂治疗。滴鼻剂由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溶入适当的溶剂组成。每日早、晚两次直接滴鼻,每鼻孔1滴,治疗10d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30例以仙特明片治疗,每晚5mg口服。疗程同治疗组。两组均在治疗期前2周或疗程间停用其他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物。结果: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4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主要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1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2]  
【药性】 味辛、性温。归肺、胃经。  
【功效与主治】 散风寒,通鼻窍。主治风寒感冒之头痛、鼻塞、流涕、鼻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宜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搐鼻;或以其蒸馏水滴鼻。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服。  
【传统用法】

1.鼻渊:辛夷半两,苍耳子二钱半,香白芷一两,薄荷叶半钱,上并晒干,为粗末。每服二钱,用葱、茶清食后间服。(《济生方》苍耳散)

2.鼻渊、鼻衄、鼻疮及痘后鼻疮:用辛夷研末,入得少许,葱白蘸入(鼻)数次,甚良。(《纲目》)

3.鼻内窒塞不通,不得喘息:辛夷、芎穷各一两,细辛(去苗)七钱半,木通半两。上为细末,每用少许,绵裹塞鼻中,湿则易之。五七日病瘥。(《证治准绳》芎穷散)

4.鼻塞不知香臭味:皂角、辛夷、石菖蒲等分。为末,绵裹塞鼻中。(《梅氏验方新编》)

5.齿牙作痛,或肿或牙龈浮烂:辛夷一两,蛇床子二两,青盐五钱。共为末掺之。(《本草汇言》)

 
【毒理学】

    辛夷毒性较低,犬静脉注射煎剂1gkg,兔静脉注射4.75gkg均未见死亡[1]。辛夷酊剂(去醇)腹腔注射大鼠的LD5022.5g(生药)kg,小鼠为19.9g(生药)kg。腹腔注射后,动物最初5-10分钟走动不安,以后转趋安静,呼吸深且慢,出现耳壳及脚掌血管扩张,发绀,最后惊厥而死,如1-2h内不死者可逐渐恢复[3]。河南产辛荑(M.Biondii)醇浸膏对小鼠灌胃的LD5038.21±5.2g(生药)kg,四川产辛夷(M.Sprengeri)醇浸膏为93.55g(生药)kg。水浸膏给至最大浓度和体积未见毒性[2]。柳叶木兰碱的急性LD50:小鼠腹腔注射为171mgkg,静脉注射为46mgkg。兔静脉注射的MLD约为50mgkg。动物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麻痹。

    亚急性毒性:辛荑醇浸膏以18g(生药)kg,水浸膏以30g15g(生药)kg,给予大鼠、口服,一个月后与各对照组比较,各项生化检查及病理切片均未见异常变化[4]

 

 
【制剂】

1醒脑降压丸:由黄芩、黄连、栀子、郁金、玄精石、冰片、朱砂、珍珠母、辛夷、零陵香、雄黄组成

2鼻通丸:由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黄芩、鹅不食草、甘草组成

3鼻炎滴剂:由金银花(提取液)、盐酸麻黄碱、辛夷油、黄芩苷、冰片组成

4滴通鼻炎水:由蒲公英、细辛、苍耳子、辛夷、麻黄、白芷、黄芩、石菖蒲组成

5利鼻片:由蒲公英、黄芩、苍耳子、辛夷、薄荷、白芷、细辛组成

6香菊胶囊(片):由化香树果序(除去种子)、夏枯草、黄芪、防风、辛夷、野菊花、白芷、川芎、甘草组成

7鼻炎片:由苍耳子、辛夷、防风、荆芥、白芷、桔梗、麻黄、细辛、连翘、野菊花、知母、黄柏、五味子、甘草组成

8鼻渊舒胶囊(口服液):由辛夷、苍耳子、栀子、黄芩、柴胡、薄荷、川芎、细辛、白芷、茯苓、木通、桔梗、黄芪组成

9通窍鼻炎片:由苍耳子()、黄芪、白术()、防风、白芷、辛夷、薄荷组成

10辛芳鼻炎胶囊:由辛夷、水牛角浓缩粉、黄芩、龙胆、柴胡、白芷、川芎、细辛、薄荷、菊花、荆芥穗、防风、蔓荆子()、桔梗、枳壳() 组成

11鼻窦炎口服液:由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荆芥、柴胡、川芎、栀子、黄芩、龙胆、木通、茯苓、黄芪、桔梗组成

12辛夷鼻炎丸:由苍耳子、辛夷、薄荷、紫苏叶、防风、山白芷、菊花、广藿香、鹅不食草、板蓝根、鱼腥草、三叉苦、甘草组成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顾国明,周宇红,于桂华,.辛夷花有效成分研究.中草药,1994,25:(8):397

[2]陈雅研,.药学学报,1994;29(7):506

[3]马玉良,.中国中药杂志,1995;20(2):102

[4]ChenCC,et al.PlantaMed,1988;54(5):438

[5]武祖发,.中草药,1993;24(2):65

[6]方洪拒,.药物分析杂志,1988;8(5):266

[7]徐植灵,.中国中药杂志,1989;14(5):38

药理作用:

[1]贾品芳,张起楣,李纯球. 辛夷花剂型的研究.南京药学院学报,1958,(3): 1-6.

[2]彭志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59,(2):158.

[3]韩双红, 张听新;李萌, . 两种辛夷药理作用比较中药材,1990,13(9):33-35.
[4]
永岛节子.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2,4(2):21.

[5]中岛淳子.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3,5(3):56.

[6]周大兴.中草药,1991,22(2):81.

[7]张世宣.湖南医学院学报(中医中药专辑),1958,11:117.

[8]刘天培.南京第一医学学报,1959,(4):450.

[9]冯高闳.中华医学杂志,1956,42(10):969.

[10]欧长兴.中草药,1987,18(4):21.

[11]零陵地区卫生防疫站.湖南医学杂志,1974,(5):49.[12]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40.临床试验:

[1]张超武.加味辛夷饮治疗慢性鼻窦炎75例张超武.四川中医,2006,(9):89.

[2]丁丽凤,吴敏.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滴鼻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2008,(4):58.

毒理学:

[1]冯高闳,.中华医学杂志,1956,42(10):969

[2]韩双红,.中药材,1990,13(9):33

[3]张世宣,.湖南医学院学报(中医中药专辑),1958,11:117

[4]Kimura M, et al. Int Arch Allergy Appl Immunol,1990,93(4):365